
刚直急躁。 明 陈子龙 《明司马张公行状》:“ 熊公 性伉急,见诸生虑无不谩駡顿挫。”
“伉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àng jí,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明代陈子龙在《明司马张公行状》中写道:“熊公性伉急,见诸生虑无不谩骂顿挫。”
此句通过“伉急”描述人物性格刚烈且易怒的特点,体现其言行直率但缺乏耐性。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尤其描述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的性格特征,如:“他虽伉急,却心怀坦荡。”
注: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中的文献来源。
《伉急》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kāng jí。它可以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急匆匆地赶路或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的紧迫和急迫性。
《伉急》的部首是「亻」和「心」,分别代表人和心。它的笔画数分别是4和8,总共12个笔画。
《伉急》一词源于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在繁体字中,「伉急」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伉急」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根据文献记载,在《钦定广韵》一书中,「伉急」的写法为「□□」和「虽敢」。
1. 他为了赶上火车,伉急地奔跑着。
2. 时间很紧张,我们必须伉急地完成这个任务。
"伉急"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
1. 伉俪:指夫妻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急需:指迫切需要的。
近义词:匆忙、急切、迫切。
反义词:从容、从容不迫、悠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