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宵旰的意思、宵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宵旰的解釋

[getting up before dawn and eating late ——busy with state affairs;labor incessantly on duty] 〈方〉∶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飯歇息

宵旰憂虞轸。——唐· 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

詳細解釋

(1).見“ 宵衣旰食 ”。

(2).借指帝王。 宋 王禹偁 《為兵部向侍郎謝恩表》:“自非抱訏謨之業,有變通之才,上可以啟沃四聰,下可以贊成三事,則何以副搢紳之佇望,塞宵旰之虛懷。”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夏公命将》:“況此 河套 ,原為我地,不意己巳之變,遂淪左袵之區。上厪宵旰之憂,下混 華 戎 之辨,誠臣子枕戈待旦之時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彭尚書奏折》:“再此次 俄 人遠攝天威,敬服懷柔,似可消弭兵革,漸紓宵旰隱憂矣。” 吳有章 《清宮詞》:“磨牙吸取蒼生血,廷獻聊酬宵旰勞。”

(3).猶日夜。 夏衍 《秋瑾傳》序幕:“老公祖真是宵旰勤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宵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複合詞,由“宵”與“旰”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勤于政務、日夜操勞,多用于形容古代帝王或重臣的勤勉治國之态。以下從詞義、語源、用法及文化内涵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拆解

    • 宵:指夜晚,如《說文解字》釋為“夜也”,引申為深夜時段。
    • 旰:指天色晚、日落時分,《玉篇》注“旰,日晚也”。

      二字連用,字面意為“從夜晚到日暮”,即晝夜不息。

  2. 整體釋義

    “宵旰”作為固定搭配,特指廢寝忘食處理政務,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宵衣旰食的略語,謂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事。”

    ■例證:杜甫《秋日夔府詠懷》詩:“宵旰憂虞轸,黎元疾苦骈。”

    ■現代引申:泛指為公事辛勤勞碌,如“宵旰憂勞”。


二、語源與典故

“宵旰”實為“宵衣旰食”的縮略形式,典出帝王勤政傳統: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宵旰:即‘宵衣旰食’。天未明就起來穿衣,傍晚才進食。比喻勤于政務。”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2. 《辭源》(修訂本):

    “宵旰:宵衣旰食的省稱。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于政事。”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


四、文化内涵

“宵旰”承載儒家“勤政愛民”的治國理念: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1.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15.
  3. 劉昫. 《舊唐書》[M]. 中華書局, 1975.
  4. 杜甫著, 仇兆鳌注. 《杜詩詳注》[M]. 中華書局, 2015.

網絡擴展解釋

“宵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宵旰”原為“宵衣旰食”的省寫,指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宵衣),天黑了才吃飯(旰食),形容人勤于政務或事務,尤多用于稱頌帝王勤政。其中:

    • 宵:本義為夜晚(甲骨文象形為夜晚房屋上空的籠罩狀);
    • 旰:本義為日暮、傍晚(甲骨文象形為太陽落于樹木上),後引申為“晚”。
  2. 來源與引申義

    • 出自唐代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中“宵旰憂虞轸”一句,表達對國事的憂慮。
    • 可借指帝王本身,如《新唐書》中“無宵旰之憂”即指無需帝王操勞。
    • 廣義上也可表示“日夜”,如清代文獻中“宵旰勤勞”強調不分晝夜的辛勞。
  3. 用法與示例

    • 形容勤政:如“崇祯帝宵旰圖治,卻難挽明末頹勢”。
    • 指代帝王:如“終任賢之效,無宵旰之憂”。
    • 時間描述:如“宵旰憂勞”指日夜憂慮。

讀音:xiāo gàn(“宵”同“消”,“旰”同“幹”)。需注意與“宵衣旰食”連用時的語境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版築飯牛本姓貶解别話測海蠡巢光鉏牙大俠渡過訛勢繁熾福持勾當寒埃行走如飛黑畫黑熊橫弧護槽江元建華噭號藉詞禁欲酒船台九轉還丹軍咨可宗寬大為懷枯柳賫恨良金連理盤犂壁曆辘埋頭顧影梅花雀梅花墅門夫末貨難當難折仆廢綦連啟瀹铨席熱滾滾撒風水牛過河他端探魚土作危竿倭子五疾烏藍校曹希留急了喜眉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