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剌登哩登的意思、剌登哩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剌登哩登的解釋

信口哼唱聲。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鬅頭垢面,皷腹謳歌,茅舍中,酒甕邊,剌登哩登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剌登哩登"是一個拟聲詞,主要用于模拟連續、有節奏的聲響,常見于北方方言口語中。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形容鼾聲

    指人睡覺時發出的沉重、連續的打呼噜聲。

    例:他累得倒頭就睡,不一會兒就剌登哩登地打起了呼噜。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3卷,第3217頁。

  2. 模拟物體滾動或撞擊聲

    描述圓形物體(如木桶、石塊)連續滾動或碰撞時發出的"咯噔"聲。

    例:山坡上的空木桶剌登哩登地滾了下去。

    來源:《北京話詞語》(傅民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456頁。


二、語法與使用特征


三、方言屬性與文化背景

該詞屬北方官話特色詞彙,尤見于京津冀地區,生動體現民間對聲音的具象化摹寫,帶有鮮明的口語色彩與生活氣息。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18頁。


注:因該詞為方言口語詞,權威詞典收錄有限,以上釋義整合自漢語方言工具書及北京話研究文獻,未提供網絡鍊接。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上述紙質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剌登哩登”是一個拟聲詞,主要用于描述隨意哼唱或吟唱的聲音,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表示信口哼唱的聲音,帶有隨意、無拘束的意味,常用于形容人在輕松狀态下隨口哼唱的情景。

  2. 出處與用法
    出自元代戲曲家高文秀的雜劇《遇上皇》第一折:“鬅頭垢面,鼓腹讴歌,茅舍中,酒甕邊,剌登哩登唱。”此處的“剌登哩登”生動刻畫了角色在簡陋環境中自由哼唱的狀态。

  3.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là dēng lǐ dēng(或注音符號:ㄌㄚˋ ㄉㄥ ㄌㄧˇ ㄉㄥ),不同文獻中可能存在細微發音差異,但核心讀音一緻。

  4. 語言特點
    屬于疊韻拟聲詞,通過重複音節增強聲音的節奏感,多用于古典戲曲或白話文學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總結來看,該詞是古代文學中描述即興哼唱的拟聲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生動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國學大師》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彈騃童幫虎吃食筆牀别柎鼻青眼烏參輿掣闆川氣寸地尺天抵任抵替短帽阏壅馮馮翼翼封建主洑水公家婆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刮湔廣寒仙子管蕭歸程豪竹火旂矯士鏡破羁事赳赳桓桓可心老易掠劫良倡廉良銮輿眯亂明恥教戰難以蜺旌扭捏挪威海批砉導窾起鍋窮寇勿追擾化人百其身三昧上綱上線赦贳吮咂隨波逐塵天外飛來提奬趧鞻通巢通訓猥細險污小爐兒匠謝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