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兕觥的意思、兕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兕觥的解釋

古代酒器。腹橢圓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一般成帶角獸頭形。盛行于 商 代和 西周 前期。後亦泛指酒器。《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毛 傳:“兕觥,角爵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遊春話舊,更暢幽懷,還須麈尾同揮,是用兕觥共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兕觥”是古代一種盛酒或飲酒的禮器,其含義與形制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兕觥(sì gōng)指用兕(犀牛)角或青銅制成的酒器,盛行于商代至西周前期,後成為酒器的泛稱。其名稱最早見于《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二、形制特征

  1. 造型:腹部分橢圓形或方形,底部有圈足或四足,帶流(倒酒口)和鋬(把手),蓋多呈帶角獸頭形(如牛首、龍首等)。
  2. 材質:早期以兕角制作,後發展為青銅鑄造。
  3. 功能:主要用于祭祀、宴會等禮儀場合,兼具實用與禮器屬性。

三、文化背景

四、學術争議

王國維在《說觥》中區分了觥與水器的差異,指出青銅器中“觥”的定名始于宋代,但實際器型可能與古籍記載存在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物或文獻例證,可參考《詩經》相關篇章及商周青銅器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兕觥》

《兕觥》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角杯”。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兕”和“角”。而根據筆畫計數法,它的筆畫數是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詩經》中。在《詩經·鹿鳴之什·闳中》中的一首詩中寫道:“尾其角筮,飲酒百斛。”其中“角筮”即指的是兕角制成的杯子,用來盛裝美酒。

《兕觥》這個詞也有其對應的繁體字形式:“兕觥”。繁體字的書寫方式更加複雜,但它和簡體字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收錄的《兕觥》的古代字形為“屍兕角”。屍是代指人的符號,兕表示兕角,角指物體的角。這個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但在古代它們屬于相對常見的字形。

以下是對《兕觥》的一些例句:

1. 他舉起兕觥,向大家祝酒。

2. 在古代宴席上,人們常常使用兕觥來舉行盛大的宴會。

除了《兕觥》這個詞之外,還可以通過組合其他漢字來創造新的詞語。例如:

1. 角杯:指用來盛裝酒的兕角制成的杯子。

2. 角鬥:指兩隻兕角相撞的戰鬥。

近義詞可以有“杯盞”、“酒杯”等詞,它們都可以用來指代盛裝酒的容器。而與《兕觥》相反的詞是“空杯”,即指沒有酒的杯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