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柳綿 ”。
“柳緜”一詞中的“緜”為“綿”的異體字,因此“柳緜”即“柳綿”,指柳樹種子上的白色絨毛,也就是常見的“柳絮”。以下是具體解釋:
基本定義
柳綿是柳樹種子成熟後附帶的白色絲狀絨毛,隨風飄散以實現傳播。這種結構在植物學中稱為“種纓”,具有幫助種子擴散的功能。
文學意象
柳綿因輕盈飄飛的特點,常被用于詩詞中表達春景、離别或時光流逝的意境。例如蘇轼《蝶戀花》中“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相關延伸
古文獻中偶見“柳緜”代指柳條編織物(如《孟子》提到的“桮棬”容器),但此用法較為罕見。現代語境下主要指柳絮。
補充說明:柳絮飄飛現象多發生于春季,易過敏人群需注意防護。
柳緜(柳、緜)是一個中國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別是「木」和「糸」。它的總筆劃數為18筆。
柳緜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麻線,也可以指柳絮。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柳緜的寫法還有一些不同。它的繁體字形為「柳縵」,其中「縵」是指一種絲綢製成的襯裙。柳緜一詞的出現源於這種襯裙上所用的線。
以下是一個使用柳緜的例句:「她穿著一條由柳緜織成的裙子,顯得非常優雅。」
在組詞方面,可以使用柳緜這個詞組成其他詞語。例如:柳緜裙(指用柳緜織成的裙子)、柳緜綢(指用柳緜製作的絲綢產品)等。
近義詞方面,與柳緜相關的詞語有緞、絲線等。這些詞語都是指與絲綢或線有關的物品。
反義詞方面,與柳緜相反的詞語可以是麻布、麻線等。這些詞語指的是與絲綢相反材質的物品或材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