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bstract]∶不具體;籠統
抽象的存在
(2) [unseen]∶因無形而看不見的
那個抽象理想的具體體現
(1).從許多事物中,舍棄個别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過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朱光潛 《形象思維在文藝中的作用和思想性》:“抽象就是‘提煉’,也就是 毛6*澤6*東 同志在《實踐論》裡所說的‘将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制作工夫。’” 何滿子 《文學呈臆編·道德、時代思潮與愛情》:“因此,拿 保爾·柯察金 的愛情和這對情人相比,正像拿電風扇和電熨鬥相比,隻能抽象出它們的共同點是家用電器。”
(2).不能或沒有具體經驗到的,隻是理論上的;空洞不易捉摸的。與“具體”相對。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七:“他們大家本不懂得‘文化’這樣抽象的名詞,然而卻有 中 俄 文化融會的實效。” 冰心 《寄小讀者》七:“她的愛是溫和妩媚的。我對她的愛是清淡相照的。這也許太抽象,然而我沒有别的話來形容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抽象漢語 快速查詢。
“抽象”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概念,核心含義是從具體事物中提取本質特征,忽略次要細節。以下是不同角度的詳細解釋:
兩者構成認知的二元對立:抽象是概括化、去細節化的,而具體是特殊化、細節豐富的。例如“動物”是抽象概念,“我家養的金毛犬”則是具體對象。
通過抽象,人類得以進行高效的知識傳遞與複雜問題處理,它是科學、藝術、技術發展的基礎思維方式。
抽象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非具體的或不可見的概念、感覺或思想。它指的是那些無法通過感官直接觀察或感知的事物。
抽象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部首“手”(扌),右邊是木部部首“木”。它的總共有8個筆畫。
抽象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語。“抽”在古漢語中表示提取、摘取的意思,“象”則是形狀、樣子的意思。在繁體字中,抽象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抽象可以寫成“抽象”的形式。古代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整體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這個藝術品的抽象風格讓人聯想到自然界中的美。
與抽象相關的詞彙包括概念、思維、抽象概括等。
抽象的近義詞包括概念性、抽象化,相反義詞則是具體、現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