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蛇的意思、象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蛇的解釋

古代傳說中的鳥名。一體而具雌雄。《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自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蛇”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鳥類,出自《山海經》等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象蛇是傳說中的神鳥,外形類似雌性野雞(雉),羽毛五彩斑斓。其獨特之處在于雌雄同體,可自行繁衍,即“自為牝牡”(兼具雌雄生殖能力)。

  2. 文獻出處
    最早記載見于《山海經·北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自詨。”。其鳴叫聲與名字“象蛇”發音相似,故稱“其鳴自詨”。

  3. 名稱考辨
    需注意“象蛇”并非現實中的蛇類,也與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無關。其名可能源于古人對雌雄同體特征的象征性描述。

  4. 文化意義
    作為《山海經》中的異獸,象蛇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生物的神話想象,尤其雌雄同體的特性可能暗含陰陽調和觀念。

象蛇是兼具雌雄特征的神話鳥類,反映了古代先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奇幻想象。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山海經》原文或相關神話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蛇

《象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像蛇一樣。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象(象牙的象)和蛇(昆蟲的蛇)。它共有9畫,把兩個部首的筆畫相加而得。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的部首“象”表示動物的形狀,而“蛇”則指象蛇的動物。由于蛇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象蛇也常被用來比喻某些形狀、行為或特征與蛇相似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象”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蛇”字則有一點不同,它多了一個“蟲”的部首在字的左側。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說文解字》,在魏晉時期的龜茲石窟文獻中,象蛇的寫法為 “諸蜀”,其中“諸”為現代“象”的繁體字,“蜀”則與現代的“蛇”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象蛇的例句:

1. 人們形容某物形狀曲折蜿蜒時,常說“曲線似象蛇”。

2. 這幅畫中的山勢宛如象蛇般盤繞。

組詞:象獅、象鼻、蛇行、蛇蠍等。

近義詞:蛇形、蜿蜒。

反義詞:直線、剛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