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盡春回的意思、臘盡春回的詳細解釋
臘盡春回的解釋
臘:指臘月,即農曆十二月。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
詞語分解
- 臘的解釋 臘 (臘) ī 幹肉:“噬臘肉,遇毒。” 晾幹:“燃得而臘之以為餌。” 皮膚皴皺。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回的解釋 回 (③迴) í 還,走向原來的地方:回家。 掉轉:回首(回頭看)。回顧。回眸。回暧。妙手回春。 曲折,環繞,旋轉:回旋。回腸。回廊(曲折回環的走廊)。 答複,答報:回信。回話。回絕。 量詞,指事件的
專業解析
"臘盡春回"是漢語中描述歲時更替的聯合式成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時空意象:
一、基本釋義
"臘"指農曆十二月(《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盡"表示時序終結,"春回"指陽氣回升的自然規律。該成語字面指臘月結束、春季來臨,深層喻指年歲交替之際的物候變遷,常見于描述冬春交際的節令特征。例如清代孫道乾《小螺庵病榻憶語》記載:"雪塢霜林,未蔔何日,臘盡春回,此身健在,重與吾友見也。"
二、文化内涵解析
- 歲時符號:作為古代農耕文明的時間刻度,既包含臘月祭祀的民俗傳統(《禮記·月令》),又承載着立春節氣的物候觀測智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文學意象:在古典詩詞中常構成"雪-梅-春"的意象群,如陸遊《劍南詩稿》"臘盡雪殘春又回,東風剪剪雨霏霏",通過自然景物轉換傳遞生命輪回的哲學思考。
- 社會功能:舊時用作曆法轉換的參照節點,現代仍保留在春節民俗體系中,體現中國人"周而複始"的時空認知模式(《中國民俗文化大觀》)。
該成語的權威解釋可參考商務印書館《成語大詞典》(ISBN 9787100043841)第876頁,其曆史語用演變詳見《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ISBN 9787101066238)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臘盡春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農曆十二月(臘月)結束,春天到來,形容季節更替的自然現象。字面意義為“寒冬過去,春回大地”。
二、出處與結構
-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孫道絢《菩薩蠻·梅》:“臘盡見春回,寒梢花又開。”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臘盡”和“春回”兩部分組成,強調時間推移與季節變化。
三、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分句,用于描述時序變化。例如:“光陰似箭,不久又是臘盡春回了。”(清·吳趼人《痛史》)
- 比喻意義:可引申為困境結束、希望重現,如“曆經磨難後,終迎臘盡春回”。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文化内涵
成語不僅反映農耕文化對季節的敏感,也蘊含中國人對“否極泰來”的哲學思考,常用于文學表達對逆境終結的期許。
别人正在浏覽...
悲恸咇剝剝閉架不稼不穑倡工黨國蕩平大援笛步堵波鈍角遁舍杜做法船敷政扢秃後計畫鼓黃梁一夢奸旗鼓積賤精景舊名亢答扛整活肯堂撈本老身琳館赧怍内籞平浮起忏期貨起元曲算苒苒蚺蛇氄毨沙鶴少府升花水聲問勝邪沈雄飾始失學受審摔炮霜匣疏簡貪墨成風陶管吐談文化書社渥太華舞文飾智寤言下市翕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