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词的意思、抗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词的解释

[speak bluntly;state outright] 直言

一人抗词与辩。——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详细解释

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唐 刘禹锡 《史公神道碑》:“尔父沥款於宾筵,尔母抗词於帘下,愿絶姻以立効,其经始启发出於尔心。” 宋 苏轼 《赐新除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制》:“ 蜀 使抗词,则 孙权 回顾,嘆 张昭 之不在。”《明史·黄得功传》:“臣恐在廷诸臣,諂徇者多,抗颜者少,即明白识认,亦不敢抗词取祸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当 万历 末年,抨击七子者甚众, 伯麐 守师説,抗词抵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典型的书面用语,其核心语义指向言语对抗场景。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该词指"直言抗争,严厉反驳",多用于描述在矛盾冲突中以强硬措辞表达立场的言语行为,其语义强度高于普通辩论用语。从语源学角度考察,《后汉书·文苑传》中"抗词以抵其隙"的记载,印证了该词自中古时期即具有对抗性辩驳的语用特征。

现代汉语语境下,《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义细化为"对抗性的言辞",强调其包含的对抗性语义成分。在言语交际中,该词常见于政论、司法等严肃场景,如学术论文《汉语对抗性言语行为研究》所载案例所示,当双方立场存在根本分歧时,使用抗词往往标志着对话进入实质性对抗阶段。与"抗辩""驳斥"等近义词相比,"抗词"更侧重言语本身的对抗特质,而非单纯辩理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抗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用言辞进行抵抗、反对或直言陈说。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深层含义

  1. 直言陈说
    指坦率、不加掩饰地表达观点,常用于描述正直敢言的场景。例如古代臣子进谏时“抗辞慷慨”(引用自宋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严厉反驳
    强调以强有力的语言对抗他人观点或行为,如辩论中据理力争或抗议不公。

  3. 拒绝与抵抗的延伸
    “抗”本身有拒绝、抵御之意(如“抗议”“抗命”),因此“抗词”也隐含通过言辞拒绝不合理要求或压迫。


三、应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抗”的其他用法(如“抗衡”“抗税”),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新华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门子八世贬废参证蝉腹常宿蛼螯吃跌箠策出巡大离话斗絶弓脚攻掠刮打扁儿豪臣豪酌黑泉荷紫话巴怀远回含醮诉节中长节谨题吉日良辰卷发鲙手狼窜卵黄命馆谬认摸娑蠰溪腻得得秾秾偏次谴累企慕秦皮丘甲人名诗三男子三雨纱冠沈愁申恨手痕收局水长船高疏字锁匠摊牌填帖脱羁违犯五品诬情献疑小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