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糠粃的意思、糠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糠粃的解释

亦作“ 糠秕 ”。1.谷皮和瘪谷。《管子·禁藏》:“果蓏素食当十石,糠粃六畜当十石。”《后汉书·安帝纪》:“虽有糜粥,糠粃相半。”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下视高爵厚禄,与糠粃何异,况区区一举哉。”

(2).比喻粗劣而无价值之物。《世说新语·文学》“ 傅嘏 善言虚胜, 荀粲 谈尚玄远” 刘孝标 注引《荀粲别传》:“然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隋书·律历志中》:“盖是失其菁华,得其糠粃者也。”

(3).引申为视作糠秕。 南朝 梁 沉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达。” 宋 文天祥 《游集灵观》诗:“ 龙山 马臺事,糠秕旧王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糠粃"(拼音:kāng bǐ,注音:ㄎㄤ ㄅㄧ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1. 本义
    指谷物的外壳(糠)和空瘪的谷粒(粃),即加工粮食后剩余的杂质。例如《后汉书·安帝纪》记载“虽有糜粥,糠粃相半”,描述粮食匮乏时掺杂糠粃的情况。

  2. 比喻义
    引申为粗劣无价值的事物。如《世说新语·文学》注引《荀粲别传》提到“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将儒家经典比作圣人的“糠粃”,意指其并非思想精髓。

  3. 引申用法
    可作动词,表示将某事物视为无价值之物。南朝梁沈约《与陶弘景书》中“糠秕流俗”即表达对世俗的轻视。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和古籍原文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糠粃》这个词的意思

《糠粃》是一个中文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麦秆和谷壳中的碎屑。具体来说,糠(kāng)指谷物外壳的碎屑,粃(bǐ)指麦秆的碎屑。

糠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糠粃的拆分部首是米,其中糠的部首是禾,粃的部首是糸。糠的总笔画数为13画,粃的总笔画数为12画。

糠粃的来源和繁体

糠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是从当时的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糠和粃都是描述农作物中的碎屑,起源于农耕文化。

在繁体字中,糠粃的写法是「糠粃」,拼音读音依然是一样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糠和粃的写法有所不同。糠在《说文解字》中写作「㢠」,粃则是写作「穊」。这些写法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简化为现在的形式。

糠粃的例句

1. 农民把打磨过的糠粃等作物碎屑用作动物饲料。

2. 制作糠粃砖是一种环保的建筑材料。

3. 妈妈用糠粃做成的米糕香喷喷的。

糠粃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糠麸、糠秕、谷糠

近义词:麦秸、麦杆

反义词:精粮、谷粒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