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顧,照料。 宋 梅堯臣 《碧雲騢》:“ 昌朝 ( 賈昌朝 )在府,政事多内相關應,故主恩甚隆。”
(2).呼應。 明 李贽 《四書評·大學》:“此傳反結,亦有深意,正與經文‘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處相關應。”
“關應”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guān yì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關照與照料
由“關”(關心、關照)和“應”(應對、應答)組合而成,表示對他人的關心和照顧,強調情感上的互相支持。例如宋代梅堯臣《碧雲騢》中提到賈昌朝“政事多内相關應”,即指在事務中彼此照應。
呼應或關聯
在邏輯或結構上指前後内容的配合與呼應。如明代李贽評價《大學》時提到“此傳反結,與經文相關應”,即強調文章内容的連貫性。
最早可追溯至《後漢書·王充傳》中的“關應之恩”,後擴展出“照料”和“呼應”兩種含義,反映了語言的曆史演變。
關應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詞性。它的意思是對某種事物持有一種責任或義務,應該盡到關注、關心、照顧等義務。
關應的部首是關,共有6個筆畫。
關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由孔子談到人與人之間的應當關心和互相關心的關系而衍生而來。
關應的繁體字是關應。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關應可以寫作關應。
1. 作為朋友,我們應該關應彼此的需求和困難。
2. 父母應該關應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3. 作為上級,你應該關應下屬的工作情況。
口關、關懷、關心、關注、應當、應該
關心、照顧、關注、關心
漠視、冷淡、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