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伐的意思、筆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伐的解釋

謂以文聲讨。 魯迅 《花邊文學·序言》:“隻為了一篇《玩笑隻當它玩笑》,又曾引出過一封 文公直 先生的來信,筆伐的更嚴重了。”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雖說 孔子 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然而現在的人們,卻幾乎誰也不知道一個筆伐了的亂臣賊子的名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筆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筆伐”指用文字進行聲讨或譴責,常與“口誅”連用為成語“口誅筆伐”,表示從口頭和書面兩方面揭露、批判錯誤行為。


二、詞語結構與來源

  1. 結構分析
    由“筆”(書寫工具,代指文字)和“伐”(讨伐、攻擊)組成,屬偏正式合成詞,強調通過文字表達批判。
  2. 曆史淵源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獻,如陳亮《畏羞于君子》中“免筆誅口伐”,後逐漸演變為固定表達。

三、用法與示例

  1. 單獨使用
    例:魯迅在雜文中曾以犀利文字對時弊進行筆伐。
  2. 成語搭配
    例:“口誅筆伐”常見于批判社會不良現象,如:“媒體對貪污行為展開口誅筆伐”。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文學著作(如魯迅雜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伐(bǐ fá)是一個漢字詞語,下面為你提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筆(bǐ)+ ㄈㄚ(fá) - 筆畫:共12畫 來源: 《筆伐》一詞來源于《說文解字》,最初用來形容使用筆在紙上寫字的動作。 繁體: 繁體字為「筆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對于「筆伐」這個詞來說,歸根結底還是由「筆伐」演變而來。 例句: - 他在課堂上展示了他娴熟的筆伐。 - 為了提高文化素養,你需要加強筆伐的訓練。 組詞: - 文筆、用筆、毛筆等。 近義詞: - 書寫、寫作、筆墨等。 反義詞: - 問答、口述、口授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