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山濤 甄拔人物的啟奏。《晉書·山濤傳》:“ 濤 再居選職十有餘年,每一官缺,輒啟拟數人,詔旨有所向,然後顯奏,隨帝意所欲為先…… 濤 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 山公 啟事’。” 唐 李商隱 《贈宇文中丞》詩:“人間隻有 嵇延祖 ,最望 山公 啟事來。” 清 吳偉業 《鴛湖曲》:“ 中散 彈琴竟未終, 山公 啟事成何用?”
“山公啟事”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成語,源自晉代山濤選拔人才的典故。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晉代吏部尚書山濤選拔人才時,先私下拟定名單并密奏皇帝,再公開舉薦的選官方式。後比喻公開選拔人才或知人善任的行為。
人物背景
山濤是“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時任吏部尚書十餘年,負責官員選拔。
具體流程
文獻出處
典出《晉書·山濤傳》:“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
現多用于形容公開透明的選拔機制或領導者的識人智慧,強調選拔過程中兼顧程式公正與實際效能。
《山公啟事》是一個成語,意為山中之事公告。在古代,人們常常在山中立碑或寫字條,以公告山林中的各種事宜。
《山公啟事》的拆分部首是“山”和“公”,總計8個筆畫。
《山公啟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山林文化。人們在山中懸挂或立碑公告事項的習俗逐漸形成了這個成語。
《山公啟事》的繁體字形為「山公啓事」。
在古時候,「山公啓事」的寫法為「山公啟事」。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發生了變化。
在國家公園中,每個遊客都能看到山公啟事,上面寫着關于保護環境和注意安全的告示。
山公告示、山中之事、公示文、啟事欄
山中告示、山上通知、山中通告、山林公告
山中私事、非公啟事、私人通告、個人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