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米的意思、蛇米的詳細解釋
蛇米的解釋
蛇床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蛇床》。參見“ 蛇牀 ”。
詞語分解
- 蛇的解釋 蛇 é 爬行動物,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有的無毒。以蛙、鼠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獸類:蛇蛻。蛇行。蛇蠍。蛇足(喻多餘無用的事物)。畫蛇添足。 蛇 í 〔委(卛 )蛇〕見“委
- 米的解釋 米 ǐ 谷類或其他植物的子實去了皮的名稱: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生活困難)。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姓。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蛇米"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在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及《辭海》等綜合性語文辭書中均未收錄該詞條。其含義主要存在于古代文獻和中醫藥典籍中,特指一種名為蛇床的植物及其果實。
根據古代本草學著作記載:
-
指代植物“蛇床”及其果實:
- “蛇米”是中藥“蛇床子”的原植物“蛇床”的别稱之一,更準确地說,有時特指其幹燥成熟的果實(即藥材“蛇床子”)。明代李時珍在其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草三·蛇床》中明确記載:“蛇床,《本經》上品。釋名:蛇粟(《本經》)、蛇米(《本經》)、虺床(《爾雅》)、馬床(《廣雅》)、牆蘼(《别錄》)。” 這指出“蛇米”是“蛇床”在《神農本草經》(《本經》)中的别名之一。
- 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金陵本初刻影印本或後世權威校注本均可作為文獻依據)。
-
得名緣由:
- 關于“蛇米”名稱的由來,古代文獻多與蛇類習性相聯繫。一種常見的解釋是,這種植物多生長在蛇類出沒潮濕之地,其果實(種子)形狀細小,類似米粒,故得名“蛇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述前人之說:“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諸名。” 意指蛇喜歡盤卧在此植物之下并食用其種子(子實)。
-
植物特征與藥用價值:
- 植物學特征: 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on)為傘形科蛇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有縱棱。葉片為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複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小,白色。果實(雙懸果)呈橢圓形,分果具5棱,即中藥材“蛇床子”。
- 藥用價值: 其幹燥成熟果實“蛇床子”是傳統中藥,味辛、苦,性溫;歸腎經。具有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壯陽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陰癢帶下、濕疹瘙癢、濕痹腰痛、腎虛陽痿、宮冷不孕等症。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其具有抗炎、抗過敏、抗微生物、性激素樣作用等。
- 來源:對植物特征和藥用價值的描述,綜合參考了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新版)中對“蛇床子”來源及性狀的描述,以及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藥學》中對蛇床子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的記載。其現代藥理研究可參考相關中藥藥理學研究文獻或綜述。
“蛇米”是古代(特别是《神農本草經》時期)對中藥植物蛇床及其果實(即蛇床子)的一種别稱。其名稱來源與蛇的活動環境及食用其種子的傳說有關。現代漢語中此詞已非常用,其指代物在現代植物學和中藥學中有标準名稱“蛇床”和“蛇床子”。如需了解其詳細信息,應查閱植物志、中藥典籍或現代藥物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蛇米”是一個漢語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主要含義(植物學釋義)
指蛇床的别名,是一種傘形科草本植物。這一解釋來源于《本草綱目·草三·蛇床》的記載。
- 特征:蛇床的果實細小呈橢圓形,形似米粒,故稱“蛇米”。
- 用途:在中醫藥中,蛇床的果實(蛇床子)常用于治療皮膚瘙癢、濕瘡等症。
二、引申含義(成語典故)
少數資料提到“蛇米”作為成語,比喻以次充好、欺騙他人的行為,源自古代貪官将蛇肉摻雜在米中欺騙百姓的故事。但此用法在現代語境中極少見,權威詞典類資料(如漢典、滬江詞典)均未收錄該釋義,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 若涉及中醫藥或植物學研究,建議優先參考《本草綱目》及相關專業文獻。
- 成語用法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考證,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包龍圖本榦不惙不敢不為長耳稱配辭客寸折大行蛋雞單相思疊印法海無邊放哨飛蕩費糜伏伏帖帖幹固甘願槁瘠根深葉茂罐子桂車駭觀還嬰洪飇紅火華燦花間集計功受賞盡孝酒盤看花人看死磕膝頭子空想勒取兩帝聊天兒龍綿驘軍麥稈賣請門闼暮節木人石心骠國裒類橋路青山生意秋徑日昳螫蜂庶卉委誠惟有讀書高香根兒校長豨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