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 and vast] 指天地、場地等開闊曠大
(1).開闊空曠。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往新安桐廬口》詩:“江山共開曠,雲日相照媚。” 魯迅 《書信集·緻沉雁冰》:“ 莫幹山 近便,但我以為逼促一點,不如海岸之開曠。”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親!》:“從今後我不願常在家中居住,我要常在這開曠的空氣裡面,對于你,表示我的孝心。”
(2).形容思想、胸懷的開朗闊大。《世說新語·簡傲》“ 嵇康 與 呂安 善” 劉孝标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呂安 ﹞志量開曠,有拔俗風氣。” 葉聖陶 《醉後》:“胸次異常開曠,又似乎充實着什麼新鮮的希望。”
“開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通過文學作品的引用可見,“開曠”既可用于具象空間,也可升華至精神層面,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
《開曠》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開放、寬廣的意思。它表達了事物面積較大,沒有障礙物或限制的狀态。該詞通常用于形容自然風景、空間環境或心境的廣闊開闊。
《開曠》的拆分部首是「阝」和「日」。在現代常用規範的簡化字體中,它被寫作「阬」和「日」。
《開曠》共有9個筆畫。
《開曠》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漢語,其用法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古文獻中的《左傳》和《楚辭》中經常出現這個詞,用來描繪山林草原的開闊景觀。
《開曠》的繁體字為「開曠」。
在古時候,「開曠」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開」的上部寫作「戈」,下部寫作「并」,表示展開、開拓的意思;「曠」的上部是「日」的變形「曰」,下部是「黃」,表示廣大、遼闊的意思。
1. 大草原上,綠茵茵的牧場展現出了無垠的開曠景象。
2. 登上山巅,隻見群山連綿不絕,視野一片開曠。
3. 在廣袤的曠野上,我感受到了心靈的寬廣與開闊。
1. 開闊:形容空間廣闊,沒有限制或障礙的狀态。
2. 開放:指某個空間、地方或團體對外界事物持開放态度。
3. 開辟:開拓、開設、創立某個新的領域或事物。
1. 廣闊:表示遼闊、廣大。
2. 遼闊:指寬廣,無限制。
3. 寬廣:形容面積廣大,沒有限制的狀态。
1. 狹小:相對于廣大開闊的狀态,指面積有限,空間小。
2. 狹窄:指空間狹小,局限性強。
3. 有限:與無限相對,指數量或範圍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