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日的意思、服日的詳細解釋
服日的解釋
道教修養法之一。存日象于心中,光照心内,後漸上升,出喉嚨至齒間,再回還胃中。習之者以為可除疾、消災、延年。《雲笈七籤》卷二三:“初服月華,如服日法。” 宋 張孝祥 《丑奴兒·張仲欽生日》詞:“天公遣注長生籍,服日飡霞。”
詞語分解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服日”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道教修養法(主流釋義)
“服日”是道教修煉方法之一,屬于存思類氣功功法。其核心為通過意念存想太陽形象,引導能量在體内運行:
- 具體步驟:修煉者先在心中存想太陽形象,使光芒照亮體内;隨後意念引導日象能量從心部上升至喉嚨、齒間,再回還至胃部。
- 修煉目的:道教認為此法可消除疾病、化解災厄、延年益壽,常與“服月”(存思月華)并稱。如《雲笈七籤》記載“初服月華,如服日法”。
二、其他釋義辨析
部分詞典(如)提及“服從他人安排”的成語解釋,但該釋義未見道教經典及高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用或引申義,建議以道教術語為優先理解方向。
三、文化應用
該詞常出現于道教典籍與古典詩詞,如宋代張孝祥《丑奴兒·張仲欽生日》中“服日飡霞”,即指通過服日修煉追求長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雲笈七籤》等道教文獻,或參考專業道教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服日(fú rì)這個詞是指祭祀祖先的日子。它由“服”和“日”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為“月”和“日”,筆畫分别為6和4。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祭祀祖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人們會在特定的日子舉行祭祀儀式,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在繁體字中,該詞為「服」「日」。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兩個字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今天是我家的服日,全家人都齊聚一堂,向祖先獻上美食和祭品。
2. 祭拜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服日是我們傳承的重要環節。
組詞:服事、服從、祭服、日子、祭祀、祖先
近義詞:祭日、祭祀日、祭拜日
反義詞:忘恩負義、不孝順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