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truct sb.in person;tell sb.in person] 當面給予訓示或下達命令
請天子登五鳳樓,召百官面谕讨賊。——《三國演義》
(1).當面訓示。《舊唐書·張濬傳》:“既宣詔,軍士按兵默然, 濬 并召将佐集於鞠場面諭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 呂好問 為右丞,特賜金帶。 高宗 面諭曰:‘此帶朕自視上方工為之。’蓋特恩也。”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鹹豐季年三奸伏誅》:“一切罪狀,均經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面諭,議政王軍機大臣逐條開列。”
(2).古代的一種公文程式。《宋史·神宗紀二》:“乙卯,詔:‘諸傳宣、内批、面諭,事無法守,并從中書、樞密覆奏。’”
“面谕”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上級對下級的直接指示或訓誡。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谕”的演變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周禮》等文獻。
面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面見并訓谕,給予某人訓示或教誨。通常用來指通過正式的面對面方式傳達信息、命令或者指示。
面谕的部首是面(miàn)和讠(yán)。面是指面部,讠代表話語。面的拼音是miàn,讠的拼音是yán。面谕總共包含12個筆畫。
面谕的形聲字典中沒有記錄其來源和繁體字。在漢字簡化的過程中,面谕并沒有被收錄為簡化字,因此在繁體字中仍然使用面谕這個形式。
在古時候,面谕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因為漢字在演變的過程中經曆了多次改革和調整。然而,根據現有的記錄,面谕的古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1. 國王親自面谕将領,傳達了重要的戰鬥策略。
2. 老師面谕學生們,要按時完成作業。
面貌、面對、面容、谕令、谕旨
命令、訓示、指示、通告、告示
接見、聽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