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七的意思、斷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七的解釋

[the Buddhist Service on each seventh day within 49 days after one's death] 舊時迷信風俗,人死後每七天叫一個“七”,滿七個“七”即四十九天時叫“斷七”,常請和尚道士來念經超度亡魂

詳細解釋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稱“斷七”。 元 無名氏 《神奴兒》楔子:“自從員外亡化過了,可早斷七也。”《金6*6*梅詞話》第七三回:“ 楊姑娘 道:‘好快,斷七過了,這一向又早百日來。’”《何典》第五回:“ 形容鬼 也不等斷七,就将 活死人 領了回去。”參見“ 做七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斷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斷七”是源于中國傳統喪葬習俗的術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傳統喪俗含義(核心釋義)

  1. 時間與儀式
    指人死後每隔7天為一次祭奠周期(稱“做七”),共持續49天。第49天即第七個“七”時稱為“斷七”,标志着正式結束吊唁活動。
    此日家屬會請僧道誦經超度亡魂,部分地區還會焚燒紙紮祭品,象征亡者徹底離開人間。

  2. 文化背景
    這一習俗融合了佛教“中陰身”觀念(認為亡魂在49天内轉世)和道教齋醮儀式,明清時期在民間廣泛流傳。

二、其他引申含義(需注意權威性差異)

三、寓意總結

在喪葬場景中,“斷七”承載着對逝者的哀悼與宗教超度意義;而引申用法多體現民間對極限狀态的比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注:關于引申義的解釋主要來自權威性較低的網頁,建議優先參考傳統喪俗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七》這個詞源自中國傳統文化,意指離别或别離七天後的重聚。組詞中,斷表示分離,七表示七天的時間。下面給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一字邊、片字邊、月字底; - 筆畫:共有5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出現了繁體字的形式。然而,《斷七》這個詞的繁體寫法和簡體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斷七》的例句: 1. “他們約定分别七天後‘斷七’再見。” 2. “斷七後,他們終于能夠再次相聚了。” 在組詞中,可以使用《斷七》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如:“斷七斷七” 表示分别七天後再見。 與《斷七》的近義詞為:“分離七天後”、“别離七天後”。 暫時沒有可以與《斷七》相對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