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诰語的意思、诰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诰語的解釋

古代君王告誡民衆的文告。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節:“《洛诰》上‘惟 周公 誕保 文 武 受命惟七年’,很明白地記載着,所以 周公 在各種诰語裡面也是自己稱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诰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基本釋義

“诰”本義為上對下的告誡、勉勵或任命。《說文解字》釋:“诰,告也。” 段玉裁注:“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則用‘告’字。” 而“語”指言辭、話語。因此,“诰語”特指古代帝王或朝廷頒發的正式訓誡文書或任命辭令,具有法定效力與權威性。其内容多涉及封贈官職、嘉獎功績、頒布政令或道德教化,常見于诏書、敕令等官方文獻中。

二、曆史語境中的功能特征

  1. 政治功能

    作為統治工具,“诰語”是古代官僚制度的載體。例如明清時期的“诰命”,明确記載官員品級、功勳及封贈親屬的榮譽,如《明會典》所載一品至五品官員授“诰命”,其文本即屬典型诰語。

  2. 禮制象征

    诰語需遵循嚴格格式,多用骈文書寫,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起首,體現“天命王權”的合法性。其語言莊重典奧,如《尚書》中的《大诰》《康诰》篇,即為早期诰語範本。

三、文獻例證與權威參考

四、現代認知與文化遺存

今人主要通過“诰命夫人”等曆史概念接觸該詞,其原初意義已融入“官方文書”“榮譽诏令”等釋義。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诰命聖旨實物,為研究诰語形制提供了直接物證。


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2. 《明會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尚書譯注》(中華書局)
  4.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5. 故宮博物院官網“清代诰命制度”專題

網絡擴展解釋

“诰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诰語(拼音:ɡào yǔ)指古代君王用于告誡民衆的正式文告。這類文書通常具有權威性和訓誡性質,内容涉及政策宣示、道德教化或重大事件的公告。

二、單字拆解

三、用法與實例

  1.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例如《尚書》中的《洛诰》《康诰》等篇目,記錄了周公告誡臣民的言論。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提到,周公曾通過诰語自稱王,以強化政治權威。
  2. 文體特征:
    诰語屬于“诏令類”公文,語言莊重簡練,常見于先秦至漢代的官方文書。

四、相關延伸

“诰語”是古代君主統治工具之一,既體現權力象征,也反映社會文化背景。其定義可參考權威字典(如、5、6),具體用例則需結合曆史文獻(如、3)綜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捌格本封綳定裱軸筆友步櫩猜谮常位程法扯捽侈袂創蕩粗心大意甔甀錠楮東瀕惰媮颚骨二豪惡識放筆浮浪戈橹垢玩鼓鞉海塞寒痹紅蕖後生晚學镬铎驕很箕皓絕後光前崛郁拘拿可圈可點蠟表樂營将良商嫠婦買庸邈遠木解南曹能征慣戰七男八壻如斯攝承滲溝宿責天黑跳兔通衢缊韠吾俦襄陽炮祥雲瑞氣洩欲新詞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