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 少皞氏 以鳥紀官,以鳥名官。 晉 張協 《七命》:“教清於雲官之世,治穆乎鳥紀之時。” 宋 王禹偁 《聖人無名賦》:“虵身牛首兮,非吾之耦;雲官鳥紀兮,莫我為徒。”參見“ 鳥師 ”。
“鳥紀”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少皞(hào)氏以鳥為圖騰設立官職的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指傳說中少皞氏(上古帝王之一)通過鳥的名稱來命名官職,并以此建立官制體系。例如《七命》中記載:“治穆乎鳥紀之時”,即形容這一官制體系的秩序性。
曆史背景
少皞氏是東夷部落首領,屬五帝時代人物。他以鳥為部落圖騰,并設立“鳥師”官職,将不同鳥類名稱賦予不同職責的官員,如鳳鳥氏掌管曆法、玄鳥氏負責春分秋分等。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晉代張協《七命》和宋代王禹偁《聖人無名賦》,如“雲官鳥紀兮,莫我為徒”即借古喻今,表達對理想治理體系的追述。
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少皞氏官制細節,可參考《左傳·昭公十七年》中關于“紀于鳥”的記載,或查閱《史記》相關注解。
《鳥紀》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鳥類的曆史、記錄或紀錄。它通常用來描述鳥類的種類、習性、遷徙和繁殖等方面的信息。
《鳥紀》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鳥”和“紀”。其中,鳥部作為主部首,表示與鳥類相關的事物;紀部作為輔部首,表示與記載、記錄相關的事物。整個字共有11個筆畫。
《鳥紀》一詞的來源不詳。它可能是古代人們對鳥類進行記錄和研究時創造的名稱,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保護鳥類資源。
《鳥紀》的繁體字為「鳥紀」。
古代漢字中的《鳥紀》沒有統一的寫法,因為漢字的形體演變了很多次。根據不同朝代和書法家的書寫習慣,可能有細微的變化。在古代文獻中,我們可以找到《鳥紀》的不同寫法。
1. 這本《鳥紀》詳細記錄了我國各地的鳥類分布情況。
2. 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鳥紀》,為了更好地理解鳥類的遷徙規律。
3. 《鳥紀》中記載的鳥類習性研究為生态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組詞:鳥類、鳥類學、鳥類園、鳥巢
近義詞:鳥志、鳥志書、鳥志錄、鳥類志
反義詞:獸紀、魚紀、蟲紀、植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