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具疏的意思、具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具疏的解释

备文分条陈述。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国,不足於资,宜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邪?’即具疏所以。上以为贤,命有司与其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具疏是古汉语复合词,需拆分理解其本义与引申义:

一、分释字义

  1. 具(jù):

    动词,意为“准备、撰写、陈述”。《说文解字》释为“共置也”,引申为完备表达,如“具名”“具文”。

    ▶ 来源:汉典《具》字条(https://www.zdic.net/hans/具

  2. 疏(shū):

    名词,指分条陈述的文书,特指臣子向君主进言的奏章。《正字通》注:“疏者,条录其事以进也。”

    ▶ 来源:国学大师《疏》字条(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zd&p=5801

二、合解词义

具疏指撰写并呈递奏章的行为,强调正式文书的上奏流程。如:

“御史具疏弹劾,列其罪状。”

——体现古代官僚体系中的文书行政制度,需严谨措辞、格式规范。

三、应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如《明史·海瑞传》载:“瑞独具疏,言天下第一事。”
  2. 文化引申:后引申为系统化书面陈述,如“具疏陈情”“具疏申辩”。

四、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条目“具疏”:

“具疏:备文分条陈述。多指臣下向皇帝上奏章。”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辞书;在线词典参考汉典、国学大师网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具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主要含义:备文分条陈述

词义:指详细撰写文书并分条陈述内容,多用于正式的上奏或呈报场合。
词性:动词短语。
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官方文书中,强调逻辑清晰的书面表达。
例句:

  1. 唐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中提到,韦公因公事需要资金,通过“具疏”详细陈述理由,最终得到朝廷批准。
  2. 清朝康熙年间,蒙古王公贵族“具疏”请求修建寺庙为皇帝祝寿。

二、其他含义:形容才识浅薄(较少见)

词义:个别文献(如)将其解释为“人才浅薄,见识狭窄”,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
注意:该解释可能与“具疏”的字面拆分有关(“具”指器具,“疏”指疏漏),但缺乏广泛用例支持,建议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


“具疏”的核心含义是正式文书中的分条陈述,属于古代公文术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韩愈文集》或清代奏折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傅报章标呈不搁常明灯潮信承蕚串花家传衣钵钓文鈎底定东方作方平放远分行高问诡黠海星黑盒子回禄贱客奸违践言较少己任继往开来拒物跨轶枯荑愣愣磕磕炼力潦潮流口水马耳春风媚媚农艺师贫而无谄窍门掐骰钦附期求忍辱负重桑蚕生离死别时漏拾人唾涕诗屋手足之情朔禽太常天盖退屈威凤祥麟文石陛武周显地相授乡学晓以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