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缂絲的意思、缂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缂絲的解釋

[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 中國特有的将繪畫移植于絲織品的一種工藝美術品,以細蠶絲為經,色彩豐富的蠶絲作緯,緯絲僅于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也作“刻絲”,最早産生在我國宋代

詳細解釋

我國特有的絲織手工藝。又稱刻絲。織造時,以細蠶絲為經,先架好經線,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圖畫或文字的輪廓,然後對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種顔色的緯線,在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線交織,故緯絲不貫穿全幅,而經絲則縱貫織品。織成後,當空照視,其花紋圖案,有如刻镂而成。始于 宋 代,主要産地為 蘇州 。參閱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缂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工藝的一種,具有獨特的織造技法和藝術價值。以下是其核心釋義及相關信息:

1. 詞義解析

2. 工藝特點

3. 曆史發展

4. 藝術價值

缂絲被譽為“織中之聖”,因能逼真再現繪畫的筆墨韻味,常用于織造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兼具裝飾性與收藏性。

缂絲是融合紡織技術與藝術創作的傳統工藝,其“通經斷緯”技法和書畫表現力使其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據獨特地位。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名家或現代傳承,可參考相關博物館或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缂絲的意思

《缂絲》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把絲綢經線的兩個絲頭牽引并扭纏在一起的紡織工藝。這種工藝可以制成高質量的絲綢面料,被廣泛用于制作傳統的華美服飾。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缂絲》的拆分部首是“纟”,它屬于絲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缂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初期的文獻中。當時的人們用它形容制作絲綢時扭絞兩股絲線時的工藝。

繁體

《缂絲》的繁體字為「緙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作《缂絲》的漢字有時會略微有所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是「纮斿」。

例句

1. 她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培訓,終于成為了一名熟練的缂絲工匠。

2. 這件華美的禮服上繡着精細的缂絲花紋。

3. 缂絲是傳統中華文化中一項獨特的手工藝。

組詞

缂絲絲綢、缂絲工藝、缂絲花紋、缂絲技藝。

近義詞

紡絞、縛結。

反義詞

解開、解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