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古代屬 鈞州 ,故名。 北宋 、 金 、 元 都燒造。鈞窯利用氧化銅、鐵呈色不同這一特點,燒成藍中帶紅或帶紫的色釉。紅、紫的色澤如玫瑰、海棠,非常豔麗。胎骨灰白色,釉細而潤。其中佳品,底部刻有數目字,均出自 禹州市 鈞台 窯址,是 北宋 末為宮廷燒造的。除 禹州市 外,鄰近的 臨汝 、 郏縣 、 登封 、 新安 、 湯陰 、 安陽 、 鶴壁 以及 河北省 磁縣 等瓷窯,都仿燒鈞窯瓷器。
鈞窯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名稱源于窯址所在地——今河南省禹州市(古稱鈞州)。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析其核心特征與曆史地位:
起源與發展
鈞窯創燒于晚唐,北宋時期(尤其是宋徽宗在位期間)達到鼎盛,被欽定為官窯專供皇室。金元時期延續燒造,前後曆時700餘年。
窯址分布
以禹州為中心,輻射至河南臨汝、河北磁縣、山西渾源等地,形成龐大的窯系網絡。
釉色與窯變
造型與用途
以花盆、盆奁等陳設器為主,兼有文房用具(洗、盤)及禮器(尊、爐),造型端莊對稱,體現宮廷審美。
道家思想融合
鈞窯釉色追求自然窯變,契合宋徽宗崇尚的道教“天人合一”理念,器物足部常飾三足象征天地人三才。
曆史評價
被譽為“瓷中之王”,民間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其窯變技術對後世陶瓷藝術影響深遠。
如需進一步了解鈞窯的燒制細節或代表性藏品,可查閱禹州鈞台窯遺址考古報告及故宮博物院館藏資料。
《鈞窯》是指中國古代著名的一種窯爐,以産生具有獨特釉色的瓷器而聞名。這種瓷器獨具一格,色澤濃郁,釉面溫潤光滑,集中了千年瓷器制作技藝的精髓。
《鈞窯》這個詞共有兩個字,首字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其筆畫為8畫;次字的拆分部首是“穴”字旁,其筆畫為9畫。
《鈞窯》一詞源于其所在地的“鈞州”,位于中國河南省南陽市境内。繁體字寫作「鈞窯」。
在古代,字形的寫法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的記載為準,古時候漢字《鈞窯》中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鈞》的字形為「釿」加上一點「⺈」,《窯》的字形為「⺝」加上一點「⺆」。
1.這個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名貴的鈞窯瓷器。
2. 鈞窯的色彩斑斓,紋飾精美,令人陶醉。
鈞瓷、窯爐、陶瓷、瓷器
汝窯、定窯、哥窯、宣窯
青瓷、白瓷、石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