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的意思、放棹的詳細解釋
放棹的解釋
乘船,行船。 清 龔自珍 《己刻雜詩》之一二二:“六朝古黛夢中橫,無福 秦淮 放棹行。” ********* 《遊金馬侖之作》詩:“三年放棹 西溪 夢,忽見蘆花似夢中。”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棹的解釋 棹 à 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劃船:“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歸棹。 棹 ō 同“桌”。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放棹”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釋
- 拼音:fàng zhào()
- 字面意義:指乘船或行船的動作。“棹”即船槳,因此“放棹”可理解為劃動船槳使船前行。
二、詳細釋義
-
實際含義
指泛舟、行船,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例如:
- 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中寫道:“無福秦淮放棹行”,表達未能泛舟秦淮河的遺憾。
- 郁達夫《遊金馬侖之作》提到“三年放棹西溪夢”,描繪泛舟西溪的情景。
-
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放棹”可比喻“停止行動”,即放下船槳不再劃動。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使用注意
- 發音争議:部分資料标注為“fàng zhǎo”,但權威來源(如漢典)及常用讀音為“fàng zhào”。
- 語境依賴:文學中多用于描述泛舟意境,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棹(fàng zhào)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船隻離開港口或停靠的行動。它的部首是木字旁,筆畫數為8。
放棹這個詞源于古代航海時代,船隻需要放下錨抵達港口,然後再用篙子(zhào)推動船隻離開港口。因此,放棹就成為了船隻離開港口的意思。
放棹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放棹」,和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放棹在古代的寫法為「放棹」,形狀更加傳統古樸。
一些例句使用放棹這個詞:
1. 船長下令放棹,船隻緩緩駛離了港口。
2. 他們用篙子放棹,離開了河岸,進入了湖中。
放棹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1. 棹手 - 指駕駛船隻的人員。
2. 放浪 - 指船隻在海上漫遊。
3. 放旗 - 指船隻升起彩旗來示意。
放棹的近義詞是離港,反義詞是靠岸。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