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修之金。舊時入塾的學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僕家貧,辦束金不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都中設帳者多以月計,月中束金完,任其留止。”
“束金”是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束金”指舊時學生入學時繳納的學費,具體指“束修之金”。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褚生》:
在當代文學或仿古語境中,可用于比喻象征性的知識傳承代價,但已無實際使用場景。
《束金》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繩子或帶子捆綁或系緊黃金、銀器等貴重物品。
《束金》的拆分部首是「手」和「金」,其中「手」表示與手相關的意思,「金」則表示金屬。
詞語《束金》共有7個筆畫。
《束金》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西漢趙充國所著的《吳越春秋》中。繁體字為「束金」。
在古代漢字中,「束金」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然而,這并不改變其基本意思,即捆綁黃金的行為。
1. 商人小王出差時,把手上的黃金束金好,以便安全運輸。
2. 在古代,将貴重物品束金保管是一種常見的安全措施。
組詞:束縛、束帶、束縛。
近義詞:系縛、綁紮。
反義詞:解散、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