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君大夫的意思、君大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君大夫的解释

(1).有封地的大夫。《礼记·曲礼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 孔颖达 疏:“大夫有地者则亦称曰君,故云君大夫也。”

(2).国君和大夫。《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大夫谓 椒举 :‘女实遣之。’” 杨伯峻 注:“ 楚 君及其大夫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君大夫"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复合称谓,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词源结构 该词由"君"与"大夫"构成双重复合关系。"君"在先秦文献中既指诸侯国君(《说文解字》释为"尊也"),也包含对贵族统治者的尊称义;"大夫"为周代官制中卿之下的爵位(《周礼·地官》载"大夫五人"),后泛指高级官职。

二、历史语义

  1. 周代分封语境:特指诸侯与其卿大夫的合称。《礼记·曲礼》郑玄注:"君谓诸侯,大夫其臣也",《左传·襄公九年》"君大夫谓诸侯之卿"的记载,均体现其作为统治阶层的集体指称。
  2. 职官系统引申:在秦汉以降的官僚体系中,渐演变为对高级官员的泛称。《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大夫,掌论议之官",与"君"连用凸显其尊贵地位。

三、语用特征 作为合成词,"君大夫"在古籍中多出现于礼仪文书或史传文献。《仪礼·士相见礼》记载"君大夫退送",说明其常用于表述官僚阶层的特定礼仪规范。《中国历史大辞典》指出,该词在明清文献中使用频率降低,逐渐被"士大夫"等新词替代。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华书局《辞源》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君大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 有封地的大夫
    指拥有封地(采邑)的卿大夫。根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孔颖达疏对此注解:“大夫有地者则亦称曰君,故云君大夫也”。此处的“君”并非指国君,而是对拥有封地的大夫的尊称,体现其地位与权力。

  2. 国君和大夫的合称
    在特定语境中,“君大夫”可指代国君与大夫两类群体。例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提到“君大夫谓椒举:‘女实遣之’”,杨伯峻注疏明确解释为“楚君及其大夫”。这里“君”指国君,“大夫”为臣属,二者并列,强调君臣共同参与的场合。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北海道边场不悟潮闷程序打开道院电冰箱顶踵尽捐断缣零璧堆栈方便门高暮管下诡互海术和味回想简覈金谷友晋盛金星攫盗抗绝戾虐蛎墙拢络搂头路宿美姐霿淞命篇谜子模古墓俑弄春怒潮普选敲才青华仙真轻朱栖盘上下打量笙咽申意食田受钺霜树顺亲私憾天高气清通阛頽顿危险吴殿无题乡正痫眩薤歌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