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盜的意思、邦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盜的解釋

竊取國家寶物的人。《周禮·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六曰為邦盜。” 鄭玄 注:“竊取國家之寶藏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邦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國家内部的盜賊或竊取國家財物者。它特指發生在諸侯國(“邦”)内部、危害本國統治秩序的盜竊行為或實施這種行為的人。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的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組合義:

    • 邦 (bāng): 本義指古代諸侯的封國,後泛指國家。
    • 盜 (dào): 本義指偷竊、竊取財物,引申指偷竊的人(盜賊),也泛指用不正當手段謀取或損害的行為。
    • 邦盜: 兩字組合,字面意思即“國中之盜”。它強調的是盜竊行為發生的範圍(國家内部)及其危害對象(國家或國君的財物、秩序)。
  2. 具體含義與語境:

    • 指竊取國家府庫財物的人: 這是最直接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邦盜”常指那些偷盜國家倉庫、國庫物資的竊賊。這種行為被視為對國家財産的嚴重侵害。
    • 指危害國家内部秩序的盜賊: 引申義指在國家内部作亂、破壞社會安定的盜匪。他們不僅竊取私人財物,更威脅到國家的治理根基。
    • 與“外寇”相對: “邦盜”強調的是内部的禍患,與外敵入侵(“寇”)形成對比。古人常将“内盜”(邦盜)與“外寇”并提,視為國家面臨的兩大威脅。
  3. 曆史淵源與文獻佐證:

    • 該詞源遠流長,可見于古代典籍。例如,在儒家經典《周禮》的《秋官司寇》篇中,記載了古代司法官員(司寇)的職責之一便是“掌戮”,負責執行死刑,其處決對象就包括“邦盜”。這明确将“邦盜”列為危害國家、需處以極刑的重罪犯。
    • 東漢經學家鄭玄在注解《周禮》時,對“邦盜”有明确的解釋,指其為“竊取國家寶藏者”。這為理解該詞提供了權威的古代訓诂依據。
  4. 現代使用與辨析:

    • “邦盜”是一個典型的古語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現代表達類似概念時,常用“内盜”、“家賊”、“國賊”或更具體的“貪污犯”、“盜竊國庫者”等詞彙。
    • 在使用或理解該詞時,需注意其特定的曆史背景和語境,它專指對國家層面造成危害的内部盜竊行為,區别于一般的民間盜竊(“竊”或“盜”)。

“邦盜”意指古代諸侯國或國家内部的盜賊,特指那些竊取國家府庫財物、危害國家内部秩序的罪犯。其核心在于強調盜竊行為的内部性(發生在邦國内部)和危害對象的公共性(針對國家財産和秩序)。該詞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周禮》及其注疏中,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邦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詞義演變

應用場景

總結來看,“邦盜”一詞在古代具有明确的法律和社會含義,反映了對國家安全及財産保護的重視。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法律術語,可參考《周禮》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拔城擺酒保不齊褒揚比服兵棱不違曹丕草炭側附床茵聰了蹙敵黨項淡妝兌款籓籬分域腹有鱗甲姑妄聽之昊天化變黃粱壺馂兼路攪斷徼墨鸠尾隽婉昆阍兩戒簾子梨闆琳球論交木愣愣逆牲片子謙尊而光齊大乎怯陣桼政铨衡潤濕善譚省題勝引時俊使牙失職摅舒停年格銅竹律微疾微垣握蘭無戲言烏夜啼閑壁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