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匦的意思、投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匦的解釋

亦作“ 投匱 ”。1. 唐 武則天 時鑄制銅匦四個,列置于朝堂上,受納上書。見《新唐書·百官志二》。後以“投匭”謂臣民向皇帝上書。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千餘人復連表詣闕投匭,乞君以墨縗行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 徐璧 ﹞嘗作書萬言,欲投匭,極言時政,無所諱避。”《宋史·瀛國公紀》:“命諸制司各舉才堪将帥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隸軍中者,許投匱自薦。” 清 錢謙益 《獄中雜詩》之八:“書生何用憐文字,投匭於今厭草萊。”

(2).借指投票。 鄭觀應 《盛世危言·議院》:“本 中國 鄉舉裡選之制,參泰西投匭公舉之法,以遴議員之才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匦”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政治制度,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基本詞義

“投匦”原指唐代武則天時期設置的銅匦(銅制匣子),用于接收臣民上書。字面意為“将文書投入匣中”,後引申為“向皇帝進言”或“投票”。

2.曆史背景與功能

3.詞義演變

4.綜合釋義

注意: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權威史料進一步考證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匦》的意思

《投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将匦子投擲出去。在古代,匦子是一種用于儲存、攜帶物品的容器,類似于現代的箱子或包裹。而《投匦》即指将匦子丢棄或抛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匦》的部首是手部(扌)和包裹(巾),由11畫組成。

來源

《投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大雅·蕩》:“盛淫澤,萬邦瞻瞻,有匦投予。”意思是澤水蓬勃茂盛,萬邦都仰望汲取,使得匦子被丢棄。

繁體

《投匦》的繁體字為「投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投匦》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以篆書為例,寫作「投奕」或「投屐」。

例句

1. 他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心灰意冷,一下子将所有的希望都投匦了。

2. 面對困境,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而是要勇敢面對,不投匦

組詞

1. 投資:将資金投入到特定的項目中。

2. 投降:主動放棄對抗,投入對方的勢力中。

3. 投機:利用市場波動賺取暴利。

近義詞

放棄、丢棄、抛棄

反義詞

保存、保留、承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