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陡峭如壁的山崖。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濕馀水》:“南則絶谷,累石為關垣,崇墉峻壁,非輕功可舉。” 金 劉迎 《南口》詩:“危峰張屏幃,峻壁開戶牖。”《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此嶺西皆是峻壁巔崖,不能開鑿。”
峻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水經注》或相關古典文學研究。
《峻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險峻的山崖或高聳的城牆。形容形勢嚴峻,難以攀登或突破。
《峻壁》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山(艹)和土(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峻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繁體字為「峻壁」,簡體字為「峻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如果将《峻壁》翻譯成古漢字的寫法,則為「峻壁」。這是根據古代字形演變的結果。
1. 志士面臨着如同峻壁般的困難,但他們毫不退縮。
2. 在他們眼前,是一座峻壁般的高山,他們決定攀登而上。
1. 峻峭:形容山勢險峻、陡峭的意思。
2. 壁畫:指描繪在牆壁上的繪畫。
3. 峻嶺:高聳入雲的山峰。
4. 壁壘:指城牆或防禦設施,也用來比喻難以逾越的障礙。
1. 懸崖:指陡峭的崖壁。
2. 高峰:形容山峰高聳入雲。
3. 難攀:指難以攀登。
平原:指地勢平坦的地方,與陡峭的山崖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