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ive out heat]∶溫度增高,發出熱量
太陽發光發熱
(2) [have a fever]∶體溫升高到正常水平之上,不論是疾病的反應(如對感染的反應)還是因治療而人為地導緻
(3) [be hotheaded]∶比喻不冷靜,不清醒
頭腦發熱
(4) [burn]∶産生熱的感覺
她感到兩頰發熱
(1).發燒,因病而體溫升高。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中》:“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北史·藝術傳下·姚僧垣》:“ 梁元帝 嘗因發熱,服大黃。”《醒世姻緣傳》第二回:“我家大爺自從昨晚送了衆位進門……到了半夜,發熱起來。如今不省人事,隻發譫語。” 魯迅 《書信集·緻趙家璧》:“發熱已近十日,不能外出。”
(2).由于受到某種刺激而産生的灼熱感覺。 茅盾 《子夜》十七:“躺在床上的 吳荪甫 久久不能入睡,隻有這樣恐怖的感想反複揉砑他那發脹發熱的腦袋。” 曹禺 《雷雨》第三幕:“ 周蘩漪 :‘我心裡發熱,我要在外面冰一冰。’”
(3).溫度升高,産生熱量。 毛6*澤6*東 《矛盾論》三:“自然界存在着許多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發聲、發光、發熱、電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 秦牧 《藝海拾貝·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上的運用》:“一顆麥子是不可能怎樣發熱的,然而倉庫裡的麥堆,熱度卻可以升得很高。”
(4).比喻不清醒,不冷靜。如:在勝利的形勢下,我們不能驕傲自滿,頭腦發熱。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發熱漢語 快速查詢。
"發熱"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醫學術語與生活用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基本語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發熱"定義為"物體溫度升高或人體體溫升高的現象"¹。作為動詞使用時,可指代物體溫度升高的物理過程,如"電機運轉時會發熱";作為名詞時特指人體異常體溫狀态。
中醫釋義
《中醫大辭典》(第2版)記載,中醫理論中發熱屬于"熱症"範疇,由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或髒腑功能失調引發²。典型症狀包括面紅目赤、煩渴脈數等,需根據虛實辨證施治。
西醫診斷标準
根據《實用内科學》(第16版),醫學診斷标準将發熱界定為:口腔溫度>37.3℃、腋溫>37℃或肛溫>37.6℃³。臨床分為感染性發熱(占比50%-60%)與非感染性發熱(如腫瘤熱、藥物熱等)。
延伸應用
在機械工程領域,《機械工程術語大辭典》定義"設備發熱"為系統運行中因能量轉換産生的溫升現象⁴。此現象需通過散熱設計控制在安全阈值内,以确保設備穩定運行。
參考資料
¹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20.
² 李經緯. 中醫大辭典(第2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³ 王吉耀. 實用内科學(第16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2.
⁴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機械工程術語大辭典.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9.
發熱(又稱發燒)是指人體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一種症狀,通常由疾病或生理異常引發。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體溫持續超過38.5℃或伴隨嚴重症狀(如意識模糊、呼吸困難),需及時就醫排查病因。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自醫學專業平台和詞典解釋,如需完整内容可查看相關來源。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白駒别削比義不拘形迹部務不知所錯材實裁擇參榜參照拆息趁伴醇醉待待兒帶鈎道破點葉丁丁恩光繁稱博引紛紛揚揚風險剛傲高棟高卓公冶長狗年故國華誕黃花姑娘花盤嘉材諓諓交食交藤駕駛員劑料經産婦禁诘橘心貍制羅立漫反射南道主人漂零披心相付傾膝盛日神課水牛過河姝豔竦心歲比不登推壓秃楬磑磨無效顯選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