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士的意思、罷士的詳細解釋
罷士的解釋
(1).無行的男子。《國語·齊語》:“罷士無伍。” 韋昭 注:“罷,病也。無行曰罷。”《荀子·王霸》:“無國而不有賢士,無國而不有罷士。”
(2).疲弱的士兵。《新唐書·馬存亮傳》:“軍所籍凡十餘萬, 存亮 料柬尤精,伍無罷士,部無冗員。”
詞語分解
- 罷的解釋 罷 (罷) 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 完了,畢:吃罷飯。 罷 (罷) 同“吧”。 罷 (罷) í 古同“疲”
- 士的解釋 士 ì 古代統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軍銜的一級,在尉以下;亦泛指軍人;上士。士兵
網絡擴展解釋
“罷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無行的男子(品德不佳之士)
指品行不端、缺乏德行的人,與“賢士”相對。
- 出處:
《國語·齊語》提到“罷士無伍”,韋昭注“無行曰罷”;《荀子·王霸》也強調“無國而不有罷士”。
- 核心含義:強調道德層面的缺陷,常用于古代對士人德行的評判。
-
疲弱的士兵
指體力或戰鬥力不足的士兵。
- 出處:
《新唐書·馬存亮傳》記載“伍無罷士”,描述軍隊中士兵經過嚴格篩選後無疲弱者的狀态。
二、讀音與用字
- 讀音争議:
“罷”在此詞中通“疲”,讀作pí(如、6、7),但部分現代詞典标注為bà(如、5)。建議根據語境選擇,古典文獻中更傾向“pí”。
- 字形演變:
“罷”為通假字,本字為“疲”,體現古漢語中文字假借現象。
三、應用與延伸
-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對比“賢士”,反映社會對德行的重視(如《荀子》的對比論述)。
- 軍事語境下,強調軍隊管理的嚴格性(如《新唐書》案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國語》《荀子》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士》一詞的意思是指解職或免職,即被撤銷官職或工作職位。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罷和士,其中罷是常用的動态意義字,士則代表人或官員。《罷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罷的寫法是罒加寸,寸表示部分,罒表示收起來或囚禁。士的寫法是一人站立的形狀。這種寫法表達了解職、免職的含義。
以下是《罷士》一詞的例句:
1. 領導決定罷去他的職務。
2. 經過調查,公司決定罷免該員工。
3. 由于違反規定,他被罷為隊長。
一些與《罷士》相關的組詞包括罷免、罷工、罷課等。近義詞可以有解職、撤職,以及免去等。反義詞則可以是任命、委任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