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晷與漏。古代測時的儀器。《後漢書·律曆志中》:“圖儀晷漏,與天相應,不可復尚。”《新五代史·司天考一》:“晷漏正,則日之所至,氣之所應,得之矣。”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職方外紀》載其地有水,一旦十二潮,與晷漏不差秒忽。”
(2).頃刻;片刻。《梁書·範雲沉約傳論》:“昔木德将謝,昏嗣流虐,惵惵黔黎,命懸晷漏。”《周書·王思政傳》:“ 紹宗 窮急,投水而死。 豐生 浮向土山,復中矢而斃。生擒 永珍 。 思政 謂之曰:‘僕之破亡,在於晷漏。’”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二:“ 榮 刻時日,晷漏無差。”
(3).指時刻,時間。《陳書·傅縡傳》:“寧勞法師費功夫,點筆紙,但申於無諍;弟子疲脣舌,消晷漏,唯對於明道?”《陳書·孝行傳·謝貞》:“今在憂棘,晷漏将盡,斂手而歸,何所多念!” 唐 駱賓王 《姚州破賊露布》:“顧巢穴而靡依,延晷漏其何幾?”
“晷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析:
晷漏由“晷”和“漏”組成,兩者均為古代計時儀器:
晷漏不僅是計時工具,更象征時間的流逝,如成語中比喻“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其精準性在古代天文、軍事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唐代張鷟記載“晷漏無差”,體現古人對時間精确性的追求。
“晷漏”既有具體的儀器功能,又衍生出抽象的時間概念,反映了古代科技與哲學思想的交融。
晷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時間流逝,時光消逝,表示時間的推移。下面将介紹晷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晷漏是由“日”和“纟”兩個部首組成的,總共有11個筆畫。
晷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賦時》篇中:“展幾之居,以莒爲宇,以晷爲台。”在古代,人們用晷漏來測量時間。
晷漏的繁體寫法為“歸秝”。
在古代,晷漏的漢字寫法為“歸秋”。
1. 微風拂面,晷漏如梭,歲月匆匆。
2. 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為晷漏不停地流逝。
晷漏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不同的詞組,如:
1. 晷漏如梭:比喻時間過得極快。
2. 時光晷漏:表示時間的消逝。
晷漏的近義詞有“時光荏苒”。
晷漏的反義詞有“時間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