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仙人的坐騎。 南朝 齊 謝朓 《七夕賦》:“龍鑣蹀兮玉鑾整,睠星河兮不可留。” 南朝 梁 沉約 《華陽先生登樓不複下贈呈詩》:“銜書必青鳥,佳客信龍鑣。” 唐 劉禹錫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挽歌》之三:“龍鑣仙路遠,騎吹禮容全。”
(2).駿馬。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啟》:“竊以龍鑣就路,駑駿相懸;鵲鏡臨春,妍媸自遠。” 唐 王勃 《晚秋遊武擔山寺序》:“龍鑣翠轄,駢闐上路之遊;列榭崇闉,磊落名都之氣。”
(3).皇帝的車駕。借指皇帝。 唐 元稹 《貞元曆》詩:“象魏纔頒曆,龍鑣已禦天。”題注:“是歲秋八月,太上改元 永貞 ,傳位今皇帝。”
“龍镳”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óng biāo,主要含義分為以下三類,結合古代文獻用例解釋如下:
指神話中仙人所乘的靈獸或車駕。
例句:
用于形容品質高貴的馬匹。
例句:
象征帝王出行的儀仗,或直接借指皇帝本人。
例句: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已不常見,多出現于詩文或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等典籍(部分例句源自)。
龍镳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一種裝飾龍形的馬镳。馬镳是古代用于控制馬匹行進方向的裝備,在中華文化中,龍是祥瑞之物,具有吉祥的象征意義。因此,龍镳不僅具有實用功能,還有着祈求好運和保護的寓意。
龍镳的拆分部首是龍(二丨一口),筆畫為18畫。部首“龍”表示與龍有關,龍镳中的“镳”則是指馬具的一部分。
龍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起初是指裝備在馬匹上的馬镳,後來逐漸發展成一種具有祥瑞象征意義的裝飾品。在字形上,龍镳的繁體字保留了原始的形狀,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在古代,對于漢字的寫法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字形多有變化。關于龍镳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因個體而異,無法準确考證。
1. 他騎着一匹白馬,手拿着一柄華麗的龍镳,氣勢十足。
2. 在春節期間,人們常常将龍镳懸挂在門前以祈求吉祥。
龍镳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龍镳裝飾、鑲金龍镳、镳繩、龍裝等。
與龍镳意義相近的詞彙包括:龍缰、龍辔、馬缰。
與龍镳意義相反的詞彙沒有明确的對應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