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圭碎璧的意思、斷圭碎璧的詳細解釋
斷圭碎璧的解釋
亦作“ 斷珪缺璧 ”。喻指片段而珍貴的文字。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儀禮》:“雖寂寥片言,斷圭碎璧,猶可寳也。”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二礎雲麾碑》:“餘近得拓本,字雖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斷珪缺璧,彌見珍奇。”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碎璧的解釋 .破碎的玉璧。形容映入竹簾的月光。 南朝 陳 張正見 《薄帷鑒明月》詩:“分簾疑碎璧,隔幔似垂鈎。”.破身。謂失去女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且其月下花前,采蘭贈芍,閲人非
網絡擴展解釋
“斷圭碎璧”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拼音與結構
- 拼音:duàn guī suì bì(四聲調分别為:去聲、陰平、去聲、去聲)
- 結構:由“斷”“圭”“碎”“璧”四字組成,屬于聯合式成語。
2.釋義
- 核心含義:比喻殘缺不全但珍貴的文字或片段。
- 字義解析:
- 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禮儀時所用的玉器;
- 璧: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
- “斷圭”“碎璧”指殘缺的圭和碎裂的璧,引申為不完整但仍有價值的文字。
3.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宋代王應麟《困學紀聞·儀禮》中的“雖寂寥片言,斷圭碎璧,猶可寶也。”
- 清代用例:葉廷琯《吹網錄·二礎去麾碑》提到“斷圭碎璧,彌見珍奇”,用于形容碑文殘片的珍貴。
4.用法與場景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適用語境:
- 描述古籍、碑文等殘缺但重要的文獻;
- 比喻零散卻值得保存的文化遺産。
5.相關擴展
- 近義詞:斷珪缺璧(同義替換);
- 反義詞:完整無缺(未在搜索結果中明确提及,需結合語境推測)。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圭碎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天子的玉圭和玉璧都斷裂了,比喻天子失去了玉器,意味着權力大幅度削弱。下面将按照要求分段解答相關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斷圭碎璧可以拆分成“斷”、“圭”、“碎”、“璧”四個字。其中,“斷”字的部首是“斤”,它含有4個筆畫;“圭”字的部首是“囗”,它含有6個筆畫;“碎”字的部首是“石”,它含有8個筆畫;“璧”字的部首是“玉”,它含有13個筆畫。
來源
斷圭碎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故事。據傳,公元前238年,秦二世嬴胡亥的政治地位無法穩固,被董卓等人所掌控。嬴胡亥的權力被削弱,就像失去了玉圭和玉璧一樣,因此有了這個成語的出現。
繁體
斷圭碎璧的繁體是「斷圭碎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斷、圭、碎、璧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字形演變和書法風格的變化,這些字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
例句
兩位皇帝被封建制度束縛,權力被剝奪,他們的權勢最終斷圭碎璧。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天光地利,君權禍福
近義詞:摔碎權杖、威信喪失
反義詞:玉立璧合、光彩照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