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蹶蹄的意思、蹶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蹶蹄的解釋

亦作“ 蹶蹏 ”。1.騾馬之類以後蹄踢人。

(2).獸類之蹄殘缺。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四:“﹝畫馬﹞其後 李伯時 得之,則馬四足已敗爛。 伯時 題之雲:‘此馬雖無追風奔電之足,然甚有生氣。’因自作四足以補之……餘因作六字四言雲:‘刖足俄然增足,蹶蹄那害全蹄。還解追風奔電,不妨一躍 檀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蹶蹄”是漢語中一個古舊且方言色彩較重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結合《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等權威辭書進行解析。

從字面結構看,“蹶”本義指跌倒、挫敗,《說文解字》釋為“僵也”,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兵法:百裡而趣利者蹶上将”。而“蹄”指動物足部,《莊子·馬蹄》有“馬蹄可以踐霜雪”的用例。二字組合後,“蹶蹄”在北方方言中特指騾馬等牲畜因受驚或反抗而猛烈蹬踢的動作,例如河北民諺“牲口蹶蹄要躲遠,當心踢斷肋巴骨”。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作比喻,如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第四十回描寫:“那驢子忽然蹶蹄,将貨物掀翻在地”,此處既保留本義又暗喻突發變故。現代語言使用中,該詞多保留在特定方言區或專業畜牧領域,普通話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蹶蹄”是一個具有多維度含義的詞語,其解釋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方面綜合分析:

  1. 字面義

    • 指騾、馬等動物用後蹄踢人的動作,例如《韻語陽秋》中記載的“蹶蹄那害全蹄”,即以殘缺的蹄子代指馬匹的踢人行為。
    • 亦可表示獸類蹄部殘缺的狀态,如宋代李伯時修複畫馬時提到的“馬四足已敗爛”。
  2. 引申義(成語用法)
    現代語境中,該詞被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突然遭遇失敗或挫折”,比喻如馬匹踢蹄失衡般突發的困境。例如:“項目進展順利,卻因資金問題蹶蹄,被迫暫停。”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意外受阻的情境,如形容事業受挫、計劃夭折等,需注意其略帶古意的色彩,現代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注意: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用例和現代詞典解釋,具體語境需結合實際情況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韻語陽秋》原文及漢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暴悖寶肆閉合自責避色不多争查案詫絕麤質大母稻餅大射大嶽鼎來底盤斷蛇發憤展布飛鳴風信旗腐史溉灌攻治鈎抉畫鹢蹇散減師半德驕荒假飾就便阄還帣鞲科頭跣足梱内蘭花指梨花帶雨領讨樓棼埋輪沒空生有鳥嘴歐歌飄蓬斷梗屏擁謙肅輕勻球軸承容覆上品深春身世奢欲詩雲子曰熟玩天機天養調風銅樓亡軀憲典鹹黑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