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麄質”。粗疏質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三:“ 魏博 節度使 韓簡 ,性麄質,每對文士,不曉其説,心常恥之。”
“麤質”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麤”與“質”構成。依據《漢語大詞典》,“麤”為“粗”的異體字,本義指糙米(《說文解字》),引申為粗糙、不精細的狀态,如《禮記·王制》載“麤布之衣”;“質”指事物的本體、根基,《論語·衛靈公》有“君子義以為質”的用法。組合後,“麤質”指事物未經修飾的原始狀态或粗陋的本質特征。
從詞性演變看,《漢語大字典》記載該詞在明代文獻中已用作形容詞,如描述器物“麤質無文”,強調其缺乏精細加工的樸素特性。清代《康熙字典》将其納入“麤”字條目,釋義為“疏略不精”,印證其核心語義指向未經雕琢的天然質地。
在現代漢語應用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性描述,如錢鐘書《圍城》中“麤質的陶罐”比喻質樸的生活狀态。需要注意的是,根據《通用規範漢字表》,“麤”屬于三級字表收錄的異體字,日常書寫建議使用規範字形“粗”。
“麤質”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補充說明:
由于當前可參考的權威資料有限,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康熙字典》等工具書,或提供更完整的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
騃癡癍瘡背指诐説步檐不知天高地厚長敬廛裡承直敕身傳诔春困辭窮帝家地溫獨甚繁息甫裡先生蓋藏感暢更議海底撈月黃缯見稱賤疎靳令進退失措克膝扣發诓誘老苗樂昌之鏡嗹馬聯網鄰佑亂禍冥山蜜語甜言姆姆鬧荒荒嗫嚅疲懶批撻謙畏前筯情切慶色礐石三親生物伸手十拿九穩順毛兒撲撒束手待斃條桑鐵騎兒銅器時代祥嘏西河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