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畫鹢的意思、畫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畫鹢的解釋

《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 高誘 注:“鷁,大鳥也。畫其像著船頭,故曰鷁首。”後以“畫鷁”為船的别稱。 南朝 陳 陳正見 《泛舟橫大江》詩:“波中畫鷁湧,帆上錦花飛。” 唐 溫庭筠 《昆明治水戰詞》:“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畫鷁相次來。”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邀興》:“澄波瀉影,畫鷁隨流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畫鹢”是漢語古典詞彙,指古代船頭繪有鹢鳥圖案的舟船,常見于詩文典故。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鹢”為古籍記載的水鳥名,古人認為其善翔不懼風,故将鹢首圖案繪于船頭以祈求航行平安。《辭源》補充說明,自春秋時期已有“畫鹢”習俗,《淮南子》載“龍舟鹢首,浮吹以娛”,表明其兼具裝飾功能與祥瑞寓意。

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舟船文化的雙重内涵:其一為實用功能,鹢鳥圖案可标識船隻等級,《晉書·王濬傳》中“畫鹢首怪獸于船首”即用于顯示将領威儀;其二為文學意象,唐代溫庭筠《利州南渡》中“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鹭飛。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即以“畫鹢”暗喻隱逸之志。現代《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歸入“古代名物詞”範疇,強調其在傳統文化體系中的符號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畫鹢”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獻的詞語,主要用于指代船隻,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如下:

  1. 詞源與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淮南子·本經訓》中的“龍舟鹢首,浮吹以娛”,其中“鹢”指一種大型水鳥(類似鹭或鸬鹚)。古人将鹢鳥的形象繪制于船頭,故稱“鹢首”,後以“畫鹢”代指船隻。

  2. 象征意義與文化内涵

    • 古代船頭繪制鹢鳥圖案,既有裝飾作用,也蘊含驅邪祈福的寓意。鹢鳥善飛翔且與水域相關,象征船隻航行順利、辟除風浪。
    • 這一習俗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的崇拜和藝術化表達,後逐漸演變為船隻的雅稱,尤其在詩詞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如唐代詩人李峤詩句“畫鹢愁南海,離駒思北風”。
  3. 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現代口語已較少使用,但在描述古代舟船或引用典故時仍可見其身影。例如:“江上畫鹢逐波,兩岸青山如黛。”(虛構例句,示意用法)

總結來看,“畫鹢”不僅是對船隻的别稱,更承載了古代工藝、信仰與文學審美的多重文化意蘊。

别人正在浏覽...

把式匠陂塘蔔算子不務空名查房笞罰斥問創大單赤斷續蠹橫獨雁仿宋體服餌高覽桂姜绲淆國谟海仙晧然河槽化生金盆會稿或多或少鑒定會揭橥積水咎殃髻丫開元寺客艘扣火闊陿蘭時老土美學沒牙啃磨沙淜湃辟雝欺枉娶親嚷鬧忍害榮望三舉山峊深劾使鹿鄂倫春獸類疏頑司慎王孫紋路卧護無任物圖烏骓詳録向上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