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落外圍築有防禦用的土堡。泛指村莊。《後漢書·方術傳下·趙彥》:“ 彥 推遁甲,教以時進兵,一戰破賊,燔燒屯塢。”《三國志·吳志·周鲂傳》:“江邊空曠,屯塢虛損。”
“屯塢”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具有防禦功能的村落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村落外圍築有防禦性土堡的聚落,後泛指普通村莊。該詞由“屯”(聚集、駐紮)和“塢”(防禦工事)組合而成,體現古代聚落兼具居住與軍事防禦功能的特征。
現代主要用于曆史文獻解讀或古詩詞賞析,例如宋代李曾伯詩句“隔江屯塢自孫吳”,體現其作為曆史意象的文化價值。
部分網頁(如)将“屯塢”誤釋為“貨物堆積”,此說法缺乏文獻支持,建議以權威典籍記載為準。
《屯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在軍事上指揮部隊屯聚、防守的地方,也可以指農村中的堡壘或堅固的村莊。
《屯塢》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屯”字的部首是“屍”,“塢”字的部首是“土”。它們的拆分筆畫分别是:
“屯”:豎畫(1劃)+幾字(3劃)=4劃
“塢”:土字旁(2劃)+土字身(3劃)=5劃
《屯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篆書時期,它們是先民根據實際軍事防守需要創造出來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屯”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塢”字的繁體寫法為“塢”。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古人對《屯塢》的寫法有所不同。
一種古時候的寫法是“屯塢”,即在“屯”字和“塢”字的基礎上,将“塢”字的寫法改為“塢”。
1. 為了加強邊境防守,軍隊将在該地修建一座屯塢。
2. 這個村莊的屯塢堅固有力,能有效抵禦敵人的攻擊。
1. 塢塞(wù sè)
2. 鄉塢(xiāng wù)
3. 屯堡(tún bǎo)
近義詞:堡壘、要塞、堡壘
反義詞:開放、疏散、解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