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貉的意思、厥貉的详细解释
厥貉的解释
春秋 地名。在今 河南省 项城县 西南。《春秋·文公十年》:“冬, 狄 侵 宋 , 楚子 、 蔡侯 次於 厥貉 。”《公羊传》作“屈貉”。参阅《春秋传说汇纂》。
词语分解
- 厥的解释 厥 é 气闭,昏倒:昏厥。痰厥。 其他的,那个的:厥父。厥后。 乃,于是:“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古同“撅”,掘。 古同“撅”,断木。 笔画数:; 部首:厂; 笔顺编号:
- 貉的解释 貉 é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 貉 á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貉 ò 古同“貊”①。 笔画数:;
专业解析
"厥貉"是春秋时期历史地理名词,典出《左传·文公十年》。该词特指公元前617年楚国与陈、郑等诸侯国在厥貉地区举行的会盟事件,史称"厥貉之会"。该地望考证存在争议,清代江永《春秋地理考实》认为其位于今河南省项城市境内,属陈国边境要地。此次会盟标志着楚国势力北扩至中原腹地,通过军事威慑迫使陈、郑等国臣服,《左传》记载"将以伐宋"却未实施,实则展示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战略意图。后世将该事件视为春秋中期霸权转移的重要节点,王夫之《读通鉴论》评其"示强于外而实缓图之",体现楚国由蛮夷向华夏诸侯转型的外交策略。
主要参考来源:
- 中华书局点校本《春秋左传注》文公十年条
- 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卷三
- 杨伯峻《春秋左传词典》"厥貉"词条
-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
-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诸侯盟会篇
网络扩展解释
“厥貉”是一个历史地名,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结构
- 拼音:jué mò()
- 结构:半包围结构(厥)+ 左右结构(貉)。
二、地理信息
- 历史定位:春秋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项城县西南部。
- 文献记载:在《春秋·文公十年》中提到“楚子、蔡侯次于厥貉”,《公羊传》中写作“屈貉”,属于同一地名的不同记载。
三、现代应用
- 使用场景:现主要用于历史、古籍研究领域,日常使用较少。
- 相关成语:如“一丘之貉”“大放厥词”等,但需注意这些成语与“厥貉”本身无直接关联。
四、补充说明
- 权威性参考:建议结合《春秋传说汇纂》等古籍或权威历史地理工具书进一步查证。
如需更详细的文献原文或地理位置考据,可参考《春秋》及《公羊传》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班烂班马班鱼抱关执籥楚竹丁倒独秀峰方道彰放鹢风鸡趺架鬴洧广陵散绝合江亭鹤经宏材兼优郊岛景行精忠报国禁押酒阑恐谀枯寂累屋重架僚寀离磬炉香扪腹鸣将脑华啮齿类动物凝盼宁为鷄口,毋为牛后喷火颇超破门谦让弃觚确然不群热擦人样豭驹如或顋颊三黄煞风景少息折拗慎密慴讋蜀赋顺俯束取疏躁苏门啸摊子霞脸霞履销烁谢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