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收藏;不儲積。《左傳·襄公五年》:“﹝ 季文子 ﹞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2).不隱諱;不隱藏。《韓非子·亡徵》:“漏洩而無藏,不能周密而通羣臣之語者,可亡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羽調曲》:“山無藏於紫玉,地不愛於黃銀。”
“無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不收藏、不儲積
指不刻意囤積或保留財物,強調節儉或無私的态度。例如《左傳·襄公五年》提到季文子“無藏金玉”,即不儲存貴重物品。
不隱諱、不隱藏
表示坦率直接,毫無隱瞞。如《韓非子·亡徵》中“漏洩而無藏”指機密洩露且不加以掩飾。
該詞由否定詞“無”與動詞“藏”構成,拼音為wú cáng,需注意與同音詞“無藏(zàng)”區分(如佛教術語中的“無藏”指無執念)。
《無藏》這個詞取自于佛教經文,意為“無所藏身”,表示沒有任何隱蔽、藏匿或遮掩。
《無藏》的部首為“無”字的“一”部,共有10畫。
《無藏》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指的是衆生的本性本體就是佛性,而佛性無處可藏,即人皆悟性本性即是佛,不需追求外在的修行。
《無藏》的繁體字為「無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無藏」可以寫作「無蔵」。
1. 他的心胸開闊,無藏于心;
2. 隻有無藏的心态,才能夠真正面對自己的内心。
無藏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無垢、無懈可擊、無私等。
近義詞包括:無遮攔、不掩飾、毫不掩飾等。
反義詞包括:有藏、隱藏、遮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