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抉耳的意思、抉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抉耳的解释

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二状》:“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抉耳而听,以须明詔之下,然后人人自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抉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刻意用手遮蔽耳朵的动作,常用于表达拒绝听取他人言论的态度。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一、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382页)明确记载:

抉耳

释义: 以手指塞耳。形容不愿听闻。

来源: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后演变为固定搭配。


二、字义分解

  1. 抉(jué)

    本义为 挑出、挖出(《说文解字》:"抉,挑也"),此处引申为 用手遮挡 的动作。

  2. 指听觉器官,代指"听闻"的行为。

    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用手遮蔽耳朵",实际隐喻主动隔绝外界信息 的心理状态。


三、典籍书证

  1. 《庄子·渔父》(战国)

    "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抉耳而起,走及乎泽。"

    描述孔子对子路言论的抗拒,生动体现"拒听"之意 。

  2. 《后汉书·袁绍传》(南朝宋)

    "(田丰)谏曰:‘……’绍抉耳不纳,竟败于官渡。"

    以动作凸显袁绍刚愎拒谏的性格特征。


四、现代用法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抉耳"仍保留古义,常见于两类场景:

  1. 文学修辞

    如:"他对劝告抉耳不顾,终致失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例),强调主观固执。

  2. 方言遗存

    晋语方言区(山西部分地区)保留"抉耳朵"的口语用法,指 捂住耳朵 的具体动作。


五、同义词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掩耳 侧重物理动作,未必含拒绝义
塞听 强调阻断信息,动作更抽象
抉耳 兼具动作与主观抗拒的双重性

结论:该词以身体动作隐喻心理抗拒,承载中国古代"非礼勿听"的伦理观念,是汉语"动作-心理"关联构词的典型范例。其释义及书证可进一步参考《汉语大词典》纸质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或"异体字字典"(教育部权威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抉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来源与演变

典型用法

在古文中多用于:

  1. 表达倾听的专注:如“企踵而立,抉耳而听”(形容众人伸长脖子、专注等待)。
  2. 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常与“须明诏”等词搭配,体现对权威消息的重视。

建议需要具体分析古文案例时,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辞书(来源:、2、5)。

别人正在浏览...

保聚抱魄避碍表畷不名一文裁覆蚕箔侧微乘驵串亲锉荐麤诵德润斗进反义词风俗习惯革究公实故夫和静和僦亨屯话絮昏冠谏猎人见在身嚼齿穿龈吉符惊世骇目景业谨顺祭献抗脏脸巴子两体零零星星旁通曲鬯却略确音热带乳牀磉石晒田梢云饰弄试院守瘗四库松文贴纳啼哭投机取巧完备宛结香花供养像心如意销流歙鉢胁和谐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