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手頓足的意思、搓手頓足的詳細解釋
搓手頓足的解釋
[rub one’s hands and stamp one’s foot—get anxious and impatient] 兩手摩搓,兩腳跺地。形容急躁
詳細解釋
形容焦急的樣子。《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你要把老爺的大事誤了那可怎麼好!’説着急得搓手頓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 輔成 搓手頓足了半晌,沒個理會。”
詞語分解
- 搓手的解釋 .兩手相摩。 清 朱彜尊 《題汪檢讨楫乘風破浪圖》詩:“ 中山君 長搓手迎,道旁張樂聲瑽琤。”《文明小史》第十三回:“﹝制臺﹞以為當不成功,今年這個年如何過得過去?不時搓手的盤算。”.舊時私塾中體罰
- 頓足的解釋 以腳跺地。多形容情緒激昂或極其悲傷、着急。《韓非子·初見秦》:“聞戰頓足徒裼,犯 * ,蹈鑪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 唐 杜甫 《兵車行》:“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清 蒲松齡 《聊齋
專業解析
“搓手頓足”是漢語中形容人焦急、懊惱或無奈時的動作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該成語指“兩手相搓、跺着雙腳,形容焦急、不耐煩或懊喪的樣子”[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從構詞結構分析:
- “搓手”源于古代取暖動作,後引申為内心焦躁時的無意識肢體語言,《漢語動詞用法詞典》指出這一動作常伴隨焦慮情緒出現[參考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漢語動詞用法詞典》]。
- “頓足”最早見于《禮記·樂記》“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經語義演變特指情緒激動的跺腳動作[參考來源:中華書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在當代使用中,《漢語成語應用詞典》記載其多用于以下語境:
- 形容等待時的焦灼狀态(如:考試前搓手頓足)
- 表達事态失控的懊悔(如:投資失敗後搓手頓足)
- 表現突發狀況下的手足無措(如:面對急事搓手頓足)[參考來源:語文出版社《漢語成語應用詞典》]。
該成語的權威性可通過古代文獻印證,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寫道:“說着急得搓手頓足,滿面流淚”,準确呈現了成語的典型用法[參考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兒女英雄傳》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搓手頓足”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因極度焦急、懊惱或無奈而表現出的肢體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搓手”和“頓足”兩個動作組成:
- 搓手:雙手反複摩擦,表現内心的不安或焦躁;
- 頓足:跺腳,體現情緒難以抑制的急切或懊惱。
整體含義指人在焦急時手足無措、坐立不安的狀态。
2.出處與例句
- 最早出處: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中:“‘你要把老爺的大事誤了那可怎麼好!’說着急得搓手頓足。”。
- 現代用法:可用于描述日常生活或文學場景中的焦躁表現,例如:“眼看火車要開了,他卻找不到車票,急得搓手頓足。”
3.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作謂語或定語。
- 情感色彩:中性詞,但多用于負面情緒場景,如焦慮、懊悔等。
4.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急不可待、坐立不安、抓耳撓腮。
- 相關症狀:在醫學語境中,可能與焦慮症的表現(如手抖、運動型不安)關聯。
5.文化背景
這一成語通過具體動作刻畫心理狀态,生動體現了漢語“以形寫神”的表達特點。類似成語還有“捶胸頓足”(形容悲痛)、“手舞足蹈”(形容喜悅),均通過肢體語言傳遞情感。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兒女英雄傳》原著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班璘避竈博物學家不落邊際蟲蛾出夫次席翠雲钗當事電賀鬥亂斷決獨生子恩光風傳鋒刃甫裡先生貢茶宮舍工資分鈎鉻果餡兒喙争賈長頭監試競猜金蟆繼起鹫台橘顆儁茂冷紅樂侑鹿牀面紅泥塑人盤鼎拼鬥破聲掮木梢氣鍋清流悫誠衢國熱滾滾入世扇和申濟十反豕豪騰郁鐵锝薙滅望峰息心偉茂五老榜五生無像嚣讟崤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