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月的意思、祭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月的解釋

古代重要祭禮之一。天子于每年秋分設壇祭祀月神。《管子·輕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裡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損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禮記·祭法》:“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鄭玄 注:“夜明,月壇也。” 孔穎達 疏:“夜明者,祭月壇名也。”《史記·封禅書》:“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月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動,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祭月是古代對月神的祭祀儀式,由天子在每年秋分設壇舉行,表達對天地賜予豐收的感恩之心。其核心目的是祈求月神庇佑人間,寄托美好願望。

二、曆史與儀式

  1. 時間演變:最初為秋分節氣的重要祭禮(《管子》記載),後逐漸與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融合,形成民間賞月習俗。
  2. 儀式流程:包括接神、神人對歌、請神卜卦、送神等環節,天子需穿白色禮服,配玉飾,奏特定音樂。
  3. 祭品規制:據《禮記》《史記》記載,祭月用羊和豬作為祭品,與祭日(用牛)形成區别。

三、文化意義

四、現代傳承

如今,祭月儀式雖簡化,但其内核仍通過中秋民俗延續,如部分地區的拜月活動、詩詞中的“祭月”意象等,展現傳統文化生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細節,可參考《管子·輕重己》《禮記·祭法》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月》的意思

《祭月》是指在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期間舉行祭祀月亮的儀式,是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祭》的部首是立,共有五畫;《月》的部首是⺝,共有四畫。

來源

《祭月》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祭祀文化,原本是為了祈求豐收和家宅平安而進行的儀式。後來逐漸演化成中秋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繁體

《祭》的繁體寫法為「祭」,《月》的繁體寫法為「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祭」的上方寫有一個「巳」字,表示祭祀的意思;「月」則和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中秋節當晚,我們舉行了盛大的祭月儀式。

2. 每逢中秋,人們會祭奠先祖,并向月亮獻上美食。

組詞

祭拜、祭祖、祭奠、月亮、中秋節

近義詞

拜月、月祭

反義詞

享月、賞月

别人正在浏覽...

礙面子傲慢拜匣半百遲命籌兒典志雕章镂句東北二分點訛言惑衆防微慮遠梵夾菲敬奮功谷田還藩後言槐江婚戀将無作有诘诎機先藍采和爛腸草蠻皮木馬計醲醖拍車排憂解難盤壟抨彈噴雨噓雲僄聲謙柄鉛虎乾贶淺僞錢紙镕調上宅邵生攝威擅勢摅情踏道梼昧鐵腥痛貫心膂通劑望門寡王縣令維檝巍奕閑肆枭雉轄治攜扶隙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