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首戴目的意思、舉首戴目的詳細解釋
舉首戴目的解釋
擡頭仰望。謂期待殷切。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二:“天下舉首戴目,屬心執事者,難以一二計。”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二:“使天下舉首戴目者,盈其願而退。”
詞語分解
- 舉首的解釋 .擡頭。《管子·形勢解》:“ 殷 民舉首而望 文王 ,願為 文王 臣。” 宋 蘇轼 《登雲龍山》詩:“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雲寺水亭上》詩:“舉首見仙人,雲中捉
- 戴目的解釋 猶側目。戴,通“ 載 ”。《漢書·賈山傳》:“賦歛重數,百姓任罷,頳衣半道,羣盜滿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視,傾耳而聽。” 顔師古 注:“戴目者,言常遠視,有異志也。” 楊樹達 窺管:“‘戴’、‘載’通用
網絡擴展解釋
“舉首戴目”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擡頭仰望、殷切期待的神态,常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深切盼望。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舉首”指擡頭,“戴目”指仰視的樣子,整體描繪出擡頭遠望的動作。
- 引申義:比喻對遠方或未來的殷切期待,帶有強烈的期盼情感,如《上田正言書》中形容衆人對賢能者的深切寄望。
2.出處與語境
- 文獻來源:出自宋代王安石《上田正言書》二:“天下舉首戴目,屬心執事者,難以一二計。”意為天下人仰首期盼賢者主持大局。
- 用法特點:多用于書面語,作謂語或定語,屬中性成語,聯合式結構。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翹首以盼、望眼欲穿。
- 反義詞:漠不關心、視若無睹。
4.示例用法
- 例句:新政頒布後,百姓舉首戴目,期盼民生得以改善。
5.權威注釋
- 《漢典》《樂樂課堂》等均将其定義為“形容殷切期待”,而《滬江詞典》進一步強調其動作與心理的雙重描繪。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通過生動的動作描寫傳遞深層情感,常見于古典文獻和正式表述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義或中性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首戴目
《舉首戴目》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昂首挺胸、目光炯炯有神的樣子。具體解釋如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舉首戴目》這個成語由“丄”、“目”兩個部首組成,丄部表示人像,目部表示眼睛。筆畫分别是2畫和5畫。
來源
《舉首戴目》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述而》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繁體
在繁體字中,舉首戴目的寫法是「舉首戴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舉首戴目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舉首戴目」。
例句
他自信滿滿,舉首戴目地向前走去。
組詞
組詞有:舉足輕重、高興若狂、擡頭挺胸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擡頭挺胸、昂首挺胸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低頭彎腰、精神萎靡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