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痙攣。 清 劉大櫆 《吳君墓志銘》:“君既遘廢疾,手足拘綴。”
(2).羁絆;牽制。 唐 韓愈 《答殷侍禦書》:“職事羈纏,未得繼請,怠惰因循,不能自彊……八月益涼,時得休假,倘矜其拘綴,不得走請務道之傳,而賜辱臨,執經座下,獲卒所聞,是為大幸。” 宋 司馬光 《乞罷刺陝西義勇第四劄子》:“然一刺手背之後,則終身拘綴。” 宋 王安石 《回元少保書》之二:“山川相望,拘綴無緣造晤。” 清 方苞 《<李穆堂文集>序》:“而 穆堂 宦益達,各以職事拘綴,惟一見於故相國 安溪 李公 所。”
“拘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痙攣
指身體肌肉不自主的收縮或抽搐。例如清代劉大櫆在《吳君墓志銘》中描述:“君既遘廢疾,手足拘綴”,此處指因疾病導緻的手足僵硬或抽搐。
羁絆;牽制
引申為受束縛或限制。如唐代韓愈《答殷侍禦書》提到“倘矜其拘綴,不得走請務道之傳”,意為因事務纏身無法脫身;宋代司馬光《乞罷刺陝西義勇第四劄子》中也用“終身拘綴”表達對百姓的強制束縛。
以上釋義綜合了多個古籍用例(如韓愈、司馬光、劉大櫆等),但需注意搜索結果均來自權威性較低的網頁。如需嚴謹學術引用,建議核查《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拘綴是一個漢語詞語,包括了拘、綴兩個部分。拘是拿住、限制的意思,綴是添加、附加的意思。
拘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綴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6。
拘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文獻中,拘綴被用來形容被限制或束縛的狀态。如《梁書·徐度傳》中有“拘綴飛翮”一詞,意指使飛翮受到限制,無法自由飛翔。
在繁體字中,拘綴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拘綴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拘的古字形為⿰扌句,綴的古字形為⿱糹耂。
1. 他因拘綴于家庭責任,無法追逐自己的夢想。 2. 她的創作能力被拘綴在狹小的辦公室裡。
拘綴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組,如:
拘束、綴寫、拘謹、綴於、綴食、拘舍等。
拘綴的近義詞包括拘束、約束、限制。
拘綴的反義詞可以是釋放、解脫、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