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全國的資財。《莊子·天運》:“故曰,至貴,國爵并焉;至富,國財并焉;至願,名譽并焉。是以道不渝。” 成玄英 疏:“至富者,知足者也。知足之人,以不貪為寳,縱令傾國資財,亦棄而不用。”
(2).指國家的財富。《管子·地數》:“内守國財,而外因天下矣。”《新唐書·裴耀卿傳》:“或曰:‘以此緡納於上,足以明功。’答曰:‘是謂以國財求寵,其可乎?’”
“國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國家財政或公共財富。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國財”可拆解為兩層内涵:一指由國家直接掌控的財政資源,包括稅收、官營産業收益等;二指全體國民共有的自然資源與經濟資産,如《荀子·富國》中“百姓時和、事業得叙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所強調的國家財富管理理念。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論述治國方略,例如《管子·輕重》篇提出“善為國者,必先富民而後治官”,體現“國財”與民生福祉的辯證關系。現代語境下,“國財”概念延伸至國有資産管理、國民經濟核算等領域,常出現在經濟學與法學研究中,用以指代以國家為主體的財富形态及分配機制。
“國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莊子》《管子》),可參考相關典籍原文。
阿波羅哀毀白實閉密材臣昌蒲成城楚匠道德經登閑凋寡頓瘵泛櫂改良派乖露官絹亨通喉頭鹄林結巴嗟嗞乎咎言計務極源考最窺逼拉枯折朽良心六骸陋邑旅主賣卦麥秋鳴吟磨沙木桁男人耦犂片甲不留千依萬順掐骰起藳青緑山水阙絕任實三停刀散仙人深仄賒贳屍蟲熟腳暑夏绨袍之義偷免怢栗托寐誣控詳華銷洗謝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