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攝的意思、糾攝的詳細解釋
糾攝的解釋
亦作“糺攝”。督責整饬。《晉書·慕容暐載記》:“風頽化替,莫相糾攝。”《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四年》:“是以百姓困弊,寇盜充斥,綱頽紀紊,莫相糾攝。”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同年至宰輔而身下寮,則不敢講敵禮也,遇公事糺攝不避矣。”
詞語分解
- 糾的解釋 糾 (糾) ū 纏繞:糾纏。糾紛。 矯正:糾偏。糾正。 集合(含貶義):糾合。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攝的解釋 攝 (攝) è 拿,吸取:攝取。攝像。攝影。攝食。 保養:攝生。攝重(恘 )。珍攝。 代理:攝行(妌 )(代職務)。攝政(代君主管理國家)。 捕捉:勾攝。 迫近:“攝乎大國之間”。 古同“懾”,怕,使
專業解析
“糾攝”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和古籍用例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 糾
《說文解字》釋為“繩三合也”,本義指絞合的繩索,引申為纏繞、集結、矯正(如“糾錯”)、督察(如“糾察”)等義。
- 攝
《說文解字》注“引持也”,本義為牽引提持,引申為統轄(如“攝政”)、治理(如“攝事”)、收斂(如“攝斂”)等義。
二、複合詞“糾攝”的釋義
“糾攝”屬同義複合詞,強調通過約束、整頓實現管轄治理,核心含義為:
督察整饬,管轄治理。
具體表現為:
- 監督糾察:對行為或事務進行監察與規範(如《後漢書》載“糾攝非法”);
- 統轄整頓:對人員或組織進行管轄與整肅(如《宋書》用“糾攝一州”);
- 約束收斂:使散亂無序的狀态歸于整饬(如《資治通鑒》述“嚴加糾攝”)。
三、古籍用例佐證
- 監察規範
《後漢書·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糾攝非法。”
(指執金吾職責為督察宮外違規行為。)
- 統轄治理
《宋書·劉道濟傳》:“刺史常遣糾攝,而怙恃權豪,不畏糾攝。”
(描述豪強無視刺史的管轄整饬。)
- 整肅紀律
《資治通鑒·唐紀》:“軍中嚣亂,請嚴加糾攝。”
(建議對軍隊混亂狀态嚴厲整頓。)
四、現代關聯與同義詞
- 近義詞:督察、整饬、轄治、繩糾(如“繩愆糾謬”)。
- 概念延伸:與現代“監管”“整頓”“約束”等詞部分義項相通,但“糾攝”更側重權威性的管轄行為。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糾攝”詞條釋為“督察整饬”。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糾攝”釋義“督察管轄”。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對“糾”“攝”本義及引申義的考釋。
- 二十四史原文數據庫(如中華書局點校本):提供古籍用例語境。
(注:因古籍原文數據庫多為付費資源,此處不提供直接鍊接,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平台檢索上述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糾攝”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指“督責整饬”,即通過監督和整頓來糾正錯誤、調整偏差。部分文獻中亦寫作“糺攝”。
二、文獻來源與用法
- 古代典籍:
- 《晉書·慕容暐載記》記載:“風頽化替,莫相糾攝”,指社會風氣敗壞時缺乏有效整頓。
- 《資治通鑒》提到“綱頽紀紊,莫相糾攝”,形容綱紀混亂而無人監督修正。
- 明代用例:王世貞在《觚不觚錄》中用“糺攝”描述公事中的整頓行為。
三、使用場景
- 適用領域:多用于描述對制度、行為或風氣的監督與規範,如社會治理、組織管理等領域。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錯誤言行的批評指正,常見于教育或工作場景。
四、補充說明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資治通鑒》等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哀荒黯紅般跚保持腷塞餐啄殘滓操蹈長安道充應穿過黜奸觸楣頭登涉嗲聲嗲氣燔滅阜財謠附尾閣兒格西乖孩子果子诃利帝母餞春漸伸線攪擾孑裂金貂取酒舉棋若定潦災鄰和硫化粒選亂悖邏人諾矩羅旁妻貧衿起案千裡猶面清神秋務釋兵詩話世界大同詩葩樹畜聳耳坍江通洽拖牢洞衛跸僞詐午梵午天五孝香钿洗慮心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