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遊俠傳·樓護》:“ 樓護 字 君卿 ,……為人短小精辯,論議常依名節,聽之者皆竦。與 谷永 (字 子雲 )俱為五侯上客, 長安 號曰:‘ 谷子雲 筆劄, 樓君卿 脣舌’。”後因以“樓護脣舌”為人有辯才的典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 杜欽 文辨, 樓護 脣舌,頡頏萬乘之階,抵噓公卿之席。”
“樓護唇舌”是一個源自《漢書》的典故性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漢書·遊俠傳·樓護》。漢代人物樓護(字君卿)因“短小精辯,論議常依名節”而聞名,他與谷永(字子雲)同為權貴“五侯”的座上賓。長安城流傳“谷子雲筆劄,樓君卿唇舌”,指谷永擅文筆,樓護擅口才,後以“樓護唇舌”代指人有卓越辯才。
本義與引申義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曾用此典贊譽樓護的辯才:“杜欽文辨,樓護唇舌,颉颃萬乘之階,抵噓公卿之席”。
部分網頁(如)将“樓護唇舌”解釋為“守護城牆的舌尖功夫”,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以《漢書》及主流詞典釋義為準。
樓護唇舌是一個成語,意指在辯論、論戰、争論時,使用嚴密的論據和巧妙強有力的辯論技能,來保衛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樓護唇舌的部首是口,拆分後的筆畫為6畫。
樓護唇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沈約的《續齊諧記》中。這本書是一部北朝時期的叢錄小說,該成語是其中的一個故事。樓護唇舌的意思是用傑出的口才和辯論技巧來保衛自己的立場,以及顯示自己才智的能力。
樓護唇舌(繁體字)
樓護唇舌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樓護唇舌。
他在辯論中樓護唇舌,将對方的觀點駁得體無完膚。
樓護唇舌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樓護、唇舌、辯論等。
樓護唇舌的近義詞包括:優秀口才、善辯、巧舌如簧、口若懸河等。
樓護唇舌的反義詞包括:語無倫次、說不清道不明、無話可說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