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智的意思、獨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智的解釋

(1).過人的智能;獨特的智慧。《史記·趙世家》:“夫有高世之功者,負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 張守節 正義:“言世有獨計智之思慮者,必任隱逸敖慢之民怨望也。” 漢 荀悅 《王商論》:“獨智不容于世,獨行不畜于時。” 漢 揚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門:由於情6*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聖門。” 汪榮寶 義疏:“獨智者,神明之域。《荀子·勸學》雲‘……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此‘由於獨智,入自聖門’之義。”

(2).自以為聰明。《史記·蒙恬列傳》:“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

(3).指一己的智慧。《明史·熊廷弼傳》:“﹝ 姚宗文 ﹞疏陳 遼 土日蹙,詆 廷弼 廢羣策而雄獨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獨智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獨智”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獨智”是一個具有哲學與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獨特的智慧;超凡的見識

    指超越常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或卓越見解。例如《莊子·外物》中“獨智之丘”即比喻智慧超然獨立,不隨流俗。

    例證:

    《淮南子·主術訓》:“獨智不足以周物,獨勇不足以持身。” (僅憑個人智慧無法通曉萬物,僅靠個人勇力難以立身。)

  2. 自恃聰明;獨斷專行

    含貶義,形容人剛愎自用,脫離集體智慧。如《韓非子·孤憤》批判“獨智之臣”脫離群議,導緻決策失誤。

    例證:

    《史記·李斯列傳》:“獨智而驕,輕物重己。”(自恃才智而驕縱,輕視他人利益。)


二、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獨智”為:“①獨特的智慧;②自恃聰明,獨斷。” 收錄古籍用例十餘處。

    →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修訂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引《韓非子》《淮南子》等文獻,強調其“脫離衆謀”的負面語義。

    →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3. 《辭源》(第三版)

    溯源至先秦文獻,指出其兼具“卓識”與“孤行”的雙重性。

    →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古籍原文摘錄

《韓非子·孤憤》:

“獨智之士,明察以為治,而不知合衆力;獨斷之君,矜能以為高,而不知納群言。”

(注:古籍原文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韓非子集解》)


同義詞辨析

“獨智”一詞承載中國傳統文化對智慧的雙重審視:既推崇思想獨立性,亦警惕脫離實踐的獨斷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

“獨智”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過人的智能;獨特的智慧
    指超越常人的才智或獨特的思考能力。例如《史記·趙世家》提到“有獨智之慮者,任骜民之怨”,強調智慧超群者需承擔非議。

  2. 自以為聰明
    含貶義,指因過度自信而獨斷專行。如《史記·蒙恬列傳》中“獨智者不可以存君”,批評僅憑個人智謀難以治國。

  3. 指一己的智慧
    強調依賴個人智慧而非群體智慧。例如《明史·熊廷弼傳》記載姚宗文彈劾熊廷弼“廢群策而雄獨智”,暗指其忽視集體意見。


二、出處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明史》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丑班立暴荒襃譏背興彈棋地下灌溉咄駡翻布蕃袬飛猱墳冢觚圜海蜒核起怳悢黃素花信年華會課狐文幾教典家貧如洗絶樣距逆郡政狙喜揩名曠課媿悔蓼蓼路宿蒙頭轉向明朝鳥機褭褭亭亭牛呞匿曜破琴絕絃親本青氣勤苦秋風掃葉丘隴灑花散手仗上行山蔬手模霜歌殳蟲死交田事聽診器頹朽鼃黾韈系閑咷氣閑玩閑一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