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巧辯之辭。《韓非子·詭使》:“巧言利辭行姦軌以倖偷世者數禦。”《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
利辭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鋒利直率、切中要害的言辭或文辭。它強調言語的直接、尖銳與實效性,常用于描述批評、辯論或直陳事理的話語風格。以下是詳細解析:
言辭鋒利直率
指言語或文字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能精準揭露問題本質。例如《韓非子》中“利辭者,直言不諱”即強調其直率特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7卷,第1083頁。
切中要害,富有實效
此類言辭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注重邏輯與事實,如《戰國策》中策士的論辯常被形容為“利辭破的”。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890頁。
詞彙 | 側重點 | 情感色彩 |
---|---|---|
利辭 | 直率、切中要害 | 中性或略帶褒義 |
刻薄 | 言辭尖酸傷人 | 貶義 |
雄辯 | 邏輯嚴密、氣勢盛 | 褒義 |
《韓非子·說難》:“利辭者,直言不諱;拙辭者,含而不露。”(強調直率特性)
來源:中華書局《韓非子集解》(2016年),第45頁。
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利辭以明理,譬九方臯之相馬。”(喻指言辭能直達本質)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心雕龍譯注》(2018年),第210頁。
當代語境下,“利辭”仍適用于強調邏輯清晰、直指核心的溝通場景,如學術批評、政策分析等,但需注意語境以避免顯得咄咄逼人。其精神内核與“精準表達”“有效溝通”理念相通。
“利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基本含義
指敏捷、巧辯的言辭,強調語言表達上的鋒利和快速反應能力。這一解釋在多個來源中均有提及。例如,《韓非子·詭使》提到“巧言利辭行姦軌以倖偷世者數禦”,說明善用言辭的人可能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謀利。
應用場景
常用于形容能言善辯,但有時帶有貶義。如《後漢書·列女傳》中強調“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認為女性不必以鋒利言辭争辯,側面反映了古代對言辭使用的倫理觀念。
延伸讨論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擴展為“巧妙使用言辭達到目的”,但需注意這一解讀可能受當代語境影響,古典文獻中更側重“敏捷”而非“策略性”。
該詞核心在于言辭的敏捷與鋒利,既有語言技巧的褒義層面,也可能隱含巧言令色的貶義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百日丹北道主人捕系陳米趁心像意徹盷遲旆春冰虎尾頂公訂親觝戲二方發蹤指使肥墽鳳毫浮縣服膺該着公倍數官輕勢微海月豪語還債砉然揮散虎頭枕匠成椒壺祭紅機伶景福急性子開號寬農樂安禮拜領護漏闆露往霜來沒顔落色鳴飇撚子峭核入骨入見如臨深淵伸恩世标視态士田施為手八叉泝測田首貼力痿弱午餐洿行限盡下陷